中国的学生缺失三种“素质”(节选)
我对中国教育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今天,中国的学生热情、独立、开放、自信,但却严重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学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学习素质,是引领、促进、保障学生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独立性,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对生活的自主处置能力、对问题的自主判断能力,等等;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所担负的自我使命。
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最大差别。而这三个要素又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曾经提出“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一个人就不会有大智慧。
一个人的情怀和境界,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当下的学习,而且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
人生追求。
(省教育厅副厅长、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张志勇)
三方的信任可以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
中国有个成语“智子疑邻”,大意是大雨淋墙,儿子说要小心防盗,邻人也跑出来如此说。当晚果然失窃,那么主人家看来,儿子是机警的,邻人是值得怀疑的。做为家长,我们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是成长遇到问题时。面对孩子遇到的各种困境,我们的心态容易着急,不能冷静、理智地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问题或困难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当孩子自己不能正确归因,选择了推脱逃避的态度时,家长往往下意识的认为问题不是自己孩子造成的,是老师的原因,是环境的原因。不信任的心理正是教育的大忌,这会大大消减老师的教育功效。无论是成绩的提升还是不良习惯的矫正,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得到改善和提高,一名高中生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家长更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和自己孩子的问题是无从下手解决的。所以家长要巧妙的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解决问题。而且家长往往只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很少能从班级或者年级角度出发研判一些问题,心急之下使一些原本可以通过沟通,调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情绪化,非常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教育在于沟通,良性的沟通就会有良性的教育效果,家长和孩子需要沟通,师生需要沟通,家长和老师同样需要沟通,沟通的前提就是彼此信任,信任的前提是彼此理解。三方的信任可以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试想,如果老师埋怨家长,家长抱怨孩子,孩子抵触老师,家长又来埋怨老师,那教育便无从谈起。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复杂所以难免会有失误,家长会有失误,老师也会有失误,家长只需面对一个孩子,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能抱怨,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抱怨学校,抱怨社会。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和带动孩子心态的积极,遇到困难多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原因。
家教名言集锦
1、父母自身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道德指南针。
2、娇惯的孩子不成功,溺爱的子女不孝顺。
3、不要让孩子做物质生活上的小皇帝,精神生活上的小奴隶。
4、父母要逐渐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5、给孩子一座高山,让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下去。
6、家长务必做到,支持和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
7、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为半径,家庭与学校教育共同画出世界上最美的圆——我的下一代。
8、路是走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