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体会
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听课注意力集中,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占到整个学习的70%。因为早上起得早,难免会感到困,特别是早上第一节课,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松懈,我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不断回答老师讲课期间抛出的问题,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第二,是学会记笔记,笔永远握在手中,一旦听到什么关键词就写下来,起码要在课堂中80%的时间100%集中注意力,才有可能将知识点初步掌握。如果老师讲的是没有预习的内容,就更要注意听。
另外,20%是课后的巩固和提高。这包括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买的学习资料。一般的知识点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掌握个大概,为了节省时间,我一般只有老师布置的作业中错的比较多的知识点才会看资料。比如,地理一开始有些不好理解,我买了本“五三”,一看就明白了。当然,题做的越多越好,只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最后这10%是预习和复习,特别是预习,直接关系到听课的掌握度。在初中时我基本不预习,照样理解的很快,但是现在我觉得预习的确比不预习强很多。少预习就要多复习,这也是一个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这只是我的学习经验,适合我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只要记住一句话就一定学不差,那就是“老师说到哪,自己做到哪,听老师的话”。(郭思齐)
态度作帆 方法为桨
关于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而且要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开朗的心境,学习的同时要注意休息,多加运动,有充沛的精力才能保证学习效率。
其次课后充分利用资料也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我看来,做题不在多而在精,盲目的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我觉得做一道题要深究其中折射的课本知识,摸清出题老师的意图,对重要题型要总结分类,这样就能慢慢的把几百道题做成几十道题。而且在核对答案时,我会吸纳模仿新方法,对解析加入自己的理解。另外建立错题或例题整理本也不失为提高复习效率的好方式。
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原则。任何脱离课堂的学习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工作,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优势。以下是我对课堂学习的建议:
(一)我们要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而不是专靠课下加班加点。通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基于这样的认识,上课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而不至走神。
(二)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我觉得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不能浮于表面,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而且要敢于在课堂上发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三)如果想提高上课效率,就要理清教师的讲课思路,抓住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来学。对于文科来说就要听课与记忆相结合,在听的同时理解并掌握需要记的内容;对于理科要深入思考,做到理解并应用。同时,由于每个教师的讲课特点不同,我们的听课方式也应灵活机动。如有的教师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很少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听课时要特别集中,有的教师板书整齐条理,这就应将教师的板书及时记下来,只有把握住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才能有的放矢。
(四)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钻牛角尖,做好课堂笔记,争取当堂掌握所学内容。课堂上我经常会遇到些听不懂的问题,这时我不会中断听讲而去死钻“牛角尖”,而是暂时记下来,留到课后去解决,以保持听课的连续性。否则会因一步掉队而步步被动,甚至造成整堂课都听不懂的严重后果
做课堂笔记也要讲究方法:第一,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难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记录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内容。另外,对尚未完全理解的内容,我也会简要地记下来并加上记号或批注,以便课后复习时予以解决。第二,笔记要留有空白,以便课后补充和修正。第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堂还是要听懂为主,不能本末倒置,只顾记笔记而影响听课。
希望大家驾着学习的“帆船”,把态度作帆,以方法为桨,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尽情遨游,早日驶向成功的彼岸! (刘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