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因人而异,总有适合自己
关于学习,我想先总体概述一下再分科目来说。
首先我认为,没到高三下学期就没有必要那么早给自己定位,对自己要有信心,该努力去做的题目就要努力去做,该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就要去努力争取。要认真对待有难度的题目,努力地去思考。
其次,要建立一个改错本,其实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是没有改错本的,但是高三之后我就立刻建立了一个,因为高三需要查缺补漏,这时候改错本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况且高三每次模拟考试前会有一段自主复习时间,这时通过改错本复习的效率我相信是最高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错题的整理在精不在多,不需要每个错题都记。
第三,我认为对于理科而言,课堂笔记本作用不会太大,我高中笔记一直记在课本上,这样既能保证记到重点,也会保证不因为只记笔记而降低听课效率。在课本上记笔记而不是把课本上有的在笔记本上再记一遍在课后复习时效率会更高。
最后,不会的题目要多去问老师、同学,特别是那种似懂非懂的题目。在独立思考之后与同学交流思想会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学习,一定要建立一个笔记本记基础知识,平时多翻看。下面主要讲讲作文,我本身作文不是很好,但是最后一段时间有了提高,自认为有几点感悟。首先高中的作文是应试的,所以读书的时候要积累素材,而且多读一些传记类的书对这种应试类作文用处会比较大;其次要多积累名人名言,但最高效的方法是从网上找,比如我从知乎上找了十几页分专题的名人名言,每次考试前都会背一背,写作时用处很大。最后,需要多读书,读一些有思想的书对开拓视野很有用,也能慢慢提高你认识思考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首先要有信心,不能轻易的放弃一个题,如果最后真的没想明白,记到本子上,思考自己为什么没做出来,去思考“为什么这样想?”,远比一个题本身更重要。其次,要重视基础题,也要在基础上多做难题,毕竟高三会有很多机会做基础题,但是难题一旦没有做的习惯就不会做了。还要多思考方法,对于一个题要去尽力找它的最简洁方法,看看哪里还可以优化,这样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
英语学习,要建立笔记本,而且要分专题整理。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在高三,只要你认真听讲,130分是很容易的。假期里多记单词。也可以看美剧英剧,看英文原版电影,会有用的。
物理的学习,跟数学很像,多思考多做题,寻求最优解法。特别的一点是,知道一点高等数学的知识对加深对高中物理的理解会有很大的用处。
化学学习,在做题中多思考。大题,尤其是实验题,会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可以整理下来,在做题中进一步佐证。对于水溶液之类的难题,要从“这样可以做出来”到“这样做出来简单”过渡,不要嫌麻烦。我觉得化学是刷题最有用的学科,所以,多做题吧。
生物学习,首先要注重细节,生物的细节很多,有些可能在课本中没有,但是在题目中有所显现,可以在一张纸上记下来,在考试前看一看有查缺补漏的作用。要注重课本,有很多选择题会出课本上的原话,但是你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所以通读课本时不要求快,慢慢读,多注意细节。另外要重视长句的填空,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得分都要去努力的思考,今年全国卷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出这种趋势了。
我还想说的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以上只是我的方法,希望你在借鉴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巩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