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十

冬梅秋菊,各享芬芳

发布时间:2017-06-08 点击量:1640

冬梅秋菊,各享芬芳

——高一文理分科的建议和提醒

 “春华已逝夏荫至,又是一年分科时。”我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学文学理有什么区别?我的学业在哪个方向更有竞争力?高一同学马上要面临分科的选择及相关的问题,下面我想从文理分科的历史、文理学习特点以及选择依据三个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一、“文理分科”的过去和现在

文理分科这种制度最初源于前苏联,是二战后前苏联重建急需快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背景下的产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工业化是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了适应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952年起,开始将同类专业院校合并为专业学院,建立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高校体制。合并加强了工科院校的专业性,但也造成专业面窄,且理工、文理分家,文法、财经等学科也被削减等问题。1977年,恢复高考制后,为分类选拔人才,高中开始文理分科。

文理分科在特定的时期利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必须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发展,社会需要人才的特点在逐渐发生改变,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在发生改变,并在逐步影响高中教育模式。

2017年年初,山东敲定了高考改革方案,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推行改革,不再分文理科,高考实行“3+3”模式,即考生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作为山东省文理分科的最后一批学生,2016级同学仍需做好文理选择。

二、文理科的学习特点

从整体特点来看,理科学习具有极强的渐进性,如同盖楼,需要一层层地建设。数理化等理科知识,低年级的知识学习是高年级知识学习的基础,没有低年级的坚实基础,高年级不仅难以达到较高层次,恐怕要想学好就已非常困难。理科知识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直接决定了理科学习更重传承,某一条块知识的缺失对整个学科的学习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文史哲等社科类的学科不同,大多具有并行性,如同修路,这段不修,不等于下一段不能修。低年级的知识虽然也和高年级有关,但这种联系不一定是必须的,低年级时成绩不好,在高年级未必学不好。文科知识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学能力是文科学生最重要的,我们从老师那里需要获得的,更多的是知识的体系和脉络。

大多数同学认为:“文科靠死背,理科靠题海。”而很多同学也是这样做的,其中包括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下面我分别从文、理科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近十多年来,基础科目中的英语、语文的题目越来越活,文科中的历史、地理等也不再是将课本“倒背如流”即可高枕无忧,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已经无法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数。高考命题中,文科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都在加大,“死记硬背”显然已经过时,而平时的广泛涉猎、认真积累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理解知识,如何从知识框架中提取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成为高考中考取文科高分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当然,文科的知识特点决定了记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强调“平时积累”的同时,科学的记忆方法也至关重要。

理科的学习,盲目地依靠“题海”往往事倍功半。理科学习重在理解,“刷题”投入时间的多少并不是真正的关键。如果“刷题”时不能养成根据定律、原理“解决问题”的习惯,那么“刷题”就成了一种纯粹的机械劳动,对提高我们的成绩收效甚微。在日常的学习中,时间应更多投入在“预习、课堂、复习、作业、总结”这几个重要环节上,其中“总结”更多的是依靠自己而不是老师,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解题方法必然千差万别,老师的总结固然重要,但对“你”却未必是“灵丹妙药”。

当然,以上只是对文理科的学习特点的宽泛概括。实际学习中,同学们感受更深的是,文科(如地理)学习有理科特点,而理科(如化学、生物)有文科特点,很难一概而论。所以在学习中,同学们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学科的学习。

三、“文理选择”的依据

文理选择时,切忌被外部因素左右,但你自身的兴趣、未来的规划、学科实力等内部因素也要分清主次。无论你最终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学科实力一定是决定性因素。

1、外因是“绊脚石”

有同学因为对老师或同学的爱或恨而选择文理,有同学分完班因为对班级不认同调换文理,还有的同学因为“父母给出的职业规划”而选择文理。这些因素都是文理选择的“绊脚石”,背后的教训也有不少。

2013级的某同学,入学成绩非常突出,分科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科优势选择了文科。到新班级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个人原因又转到理科班,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步后退,高考中只考到100多名。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难以接受。同样是2013级我班某同学,她的语文和英语学科在全年级都是顶尖水平,史地政的学习也很轻松,但她最终按照父母“未来就业的建议”选择了理科。后续的学习中,她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学得很累,一度还出现厌学的倾向,她的父母也后悔当初的选择,但一切已经无法重来。

作为高中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有勇气正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同时“学文背背就行,很轻松,学理要不断地做题,太累了!”等想法更是不可取,在学习中,从来都是你想学得更好就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付出,与文理无关!

2、兴趣是“添加剂”

如果说学习是在喝一杯水,那么兴趣就是你加入的“甜味剂”。它不会影响你身体对水的需求,但会让你更享受喝水的过程。

有了兴趣,可以使“枯燥”的学习变的多姿多彩;有了兴趣,可以让你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有了兴趣,你会更懂得学习的价值,也更容易爱上学习。

2013级我班张芮畅同学,高一时总成绩不突出,但非常喜欢数学并选择了数学奥赛。分科后,他更加投入的学习数学,虽然奥赛因为发挥不理想只取得二等奖,但他在取得优异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再加上自主招生考入了山东大学,在大学又考入“泰山学堂”。支撑张芮畅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力量正是来自于他对数学深深的热爱。

3、志向是大前提

你理想的大学是哪所?你理想的专业是什么?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如果这些你都很明朗、很确定,那么选择文理也就清晰了。

如果你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或编辑,又或者你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一般选择文科;如果你对自然科学或对科技感兴趣,将来想当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等,那就要选择理科。所以,你的志向也是决定你选择文还是理的大前提。

你的目标越清晰,你就越有前进的力量,有梦想的人在学业上的表现也更强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6班的赵雪明,高考中发挥不理想的她考入中国农业大学。进入大学,立志考入一流名校的她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她本科专业是传播学,大二大三是满绩点(GPA4.0),大学四年的总绩点是GPA3.98(感兴趣的同学搜索一下就知道有多么难了)。在校期间她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术健将、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去年被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学校录取。考虑到有可能从事研究工作,同时更希望在本专业有所建树,她最终选择了南加州大学。你看,清晰的目标多么强大!

4、实力是硬道理

你学的最轻松的学科是什么?你最有优势的学科是什么?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你擅长记忆还是理解?你的语言和写作能力怎么样?以上问题的答案就能够成为你选择的有力依据。

一般来说,善于运算、逻辑推断,动手能力较强,能准确记忆各类公式的同学选理科更有优势;而记忆力强、善于联想,长于语言、写作,知识面广、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的同学选文科自然更有优势。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实力”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目前的学科成绩。高一、高二与高三的同一学科成绩可能会变动很大,因为同一学科在不同年级时知识的难度、广度和综合度有很大区别,所以要结合自己的性格、思维特征、发展趋势、提升潜力等来考虑自己的学科情况。例如,化学学科在高一上学期对记忆的要求很高,但高二时对理解的要求又很高,高三综合复习时又对知识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有的同学高一化学成绩不错,高二变得不太理想,以至于有些同学后悔选择了理科。

文、理科的选择,是现在每个高一同学必须面临的一道选择题,走好这一步路至关重要。无论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首先要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学科;如果各科较为平均、难分轩轾,那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相对较擅长的学科;如果实在难以选择,可以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选择。毫无主见、只根据老师或家长的意愿去选择文、理,是非常忌讳的,因为这样的选择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希望同学们的选择理性、准确,并在以后的学习之路上越走越顺利!

(2016年级部 宫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