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六月廿十

怀诗词之心,品生活之美

发布时间:2017-07-14 点击量:2515

怀诗词之心,品生活之美

201512  牛耕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是啊,怀有一颗诗意的心,就如同武亦姝,诗词大会成功夺冠只淡定表示“享受诗词带给我的乐趣”。怀有一颗诗心,方能达人生之圆融,方能品生活之美。

近年来,转型期的中国,成功主义大行其道,甚至有学生家长质疑是否值得为了高考的5分背诵诗词。这不禁让人发问:难道我们学习诗词就仅是为了功利和分数?难道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就仅是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茅草屋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与黄金下栖息着奴隶。”如果不明白精神的荒原,人心的喧嚣对一个社会的危害,,我们也就很难理解当年特蕾莎修女路过美国时,会感慨那是她一生中“所到过最贫穷的地方”。如今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其中的精神瑰宝——诗词,如今被人质疑“用处”,不得不令人叹息。

诗词之“用”,不仅在于分数与成功,更在于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里,给奔波于水泥森林里的人们一方安适与净土,寻得精神与心灵的远方。

人们对于诗词的质疑,不禁让我发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超拔于一望无际的物欲与喧嚣之上,寻求世俗之外的自由?而梭罗,这位离群索居的思想者,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坚称:“如果我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奉献给人们眼中的社会,那我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意识到自己或许忽视了内心的声音,远离了精神生活并为此行动起来。记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创办者坦言是为了给现代人寻求心灵的诗意与远方。而它的火爆,也印证了人们内心对于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求。但我们更需注意的是,不要让传统文化的“关注热”变成一阵风,吹过后宛若春梦了无痕。我们应该真正身体力行,怀一颗诗词之心,方品生活之美。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非仅仅疲于奔命。就像苏轼深夜点燃蜡烛欣赏海棠的美颜,就像川端康成深夜醒来,发现花未眠。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仍怀有一颗诗词之心,徜徉于梭罗笔下的树林。在那里,简单的生活不被视为堕落,功利的人也变得诗意淡泊。在那里,你可以在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怀诗词之心,方品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