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怎么了
2015级11班 商贝儿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国人创意的觉醒。曾有一项研究指出,中国人的创造力在全世界百名以后,如此泱泱大国,人才竞如此稀缺,我禁不住要问“国人怎么了?”
不是在工作,就是去工作的路上,这便是当下国人的真实写照,我们如同提线木偶般重复着手头上单调乏味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占据了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残忍地剥夺了我们独立思考的权利。试问在压力如此巨大的环境下,我们何时才能拥有一个引领中国社会的“牛顿”?
不仅是环境所致,国人长久以来的惰性心里也是伟人难出的根源所在。白岩松曾说:‘如果苹果砸到了中国人,第一选择是抱怨,第二选择便是吃了。”国人总是在抱怨命运何其不公,幸运为何从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却不知上帝早已将改变世界的权利交予你,你却把它变成一时果腹的工具。“为什么”这个词汇已经鲜少在国人口中听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也只是在断断续续地传承下去,国人更多的是思考当下的利益,却懒于讯问未来的问题,可以想象,在一群安于现状的国人中挑选出时代的领袖永远都会是难以企及的梦想。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像牛顿一样的引领者来缔造一个新的辉煌,但就目前环境压力大,国人无瑕思考以及国人天生带有的惰性的现状而言,这将永远成为一个空想,唯有把深深植根于国民心中的“毒瘤”切除,中国人才能够得以新生。
首先便是社会、公司,创设一个轻快的空间,为工作者的思考留下空闲,同时设置奖励机制,让创意不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让创新的泉水在全社会迸发。其次,便是根除国人身上的惰性,从义务教育开始,鼓励创新,我们更要尝试去多问个“为什么”,从探索中获得乐趣。不是拘泥于当下,更不要被暂时的个人利益束缚,要追求更加长远的未来。假若中国真正做到如此,又怎么会因缺乏创意受人诟病、又怎会担忧没有像牛顿一般的伟人?
从根源上消除中国社会的弊端,让一个个“牛顿”引领中国,让中国成为创意的产地,让中国真正的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