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东营市一中2014级26班学生燕宗煦,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将被北京大学录取。回顾他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我觉得一名优秀学生的成长成才,浸透着家庭、自身、学校三方的心血,这三者缺一不可。作为他高中三年的班主任,我在这里重点谈一谈学校培养方面的经验。
{C}一、 始终把发现和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放在首位
化用一下裴多菲先生的话,“考分诚可贵,能力价更高。人品出问题,二者皆可抛”。我一直认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品质优秀的,而不只是成绩优秀的。这个品质,既指思想品质,也指学习品质。燕宗煦同学2014年中考发挥得不够理想,仅仅考了670出头。但是,在自主招生班里,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很快发现了他的一些优秀品质:他性格活泼开朗,热心帮助他人,目标明确且远大,自我约束力极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我和级部领导很快就把他作为尖子生来培养。高中三年,我并没有因为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使他“一俊遮百丑”,我一直都要求他懂得约束自己,管理好自己,并保持严谨作风,不断进步,才会更有榜样作用,以激励全班学生。
二、始终把鼓励学生发展特长放在突出位置
东营市一中的优秀学生非常多,但要在这么多的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除了各科成绩优秀、总名次靠前外,还得需要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五大学科奥赛、语文全国作文大赛、英语全国创新大赛、自主招生培训等都是培养特长的良好平台。燕宗煦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了物理奥赛。在物理奥赛班,他严于律己,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沉浸在自己的物理世界中。当不少奥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退出时,他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没有动摇,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并获得了物理奥赛省一等奖,后来更进一步拿到了北京大学降40分录取的优惠。为此,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寒假暑假,周末大休。竞赛结束后,级部和各任课老师针对他的情况,对他落下的课程和薄弱学科,进行了系统的补课和提高。很快,他的成绩又稳居年级前列。
{C}二、 把提升优秀学生的“共生效应”放在重要位置
班级层面:优秀学生对整个班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着潜在的作用。对尖子生,教师应力求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再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高一时,我安排座位,一般是把尖子生分散,后来觉得弊大于利。高二开始,我安排水平相近的学生同桌,前后桌尽量安排相对后进的学生;个别尖子生虽和水平略差的同学同桌,但前后桌尽量另有尖子生。这样或许尖子生更能互相激励和借鉴;对后进学生来讲,平日学习不会过于焦虑,同时不影响他们课下请教问题。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就是“共生效应”。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发现这种安排是很有效果的。燕宗煦和他的同桌的高考分是一样的,他的后位成为班级高考最大的黑马。
级部层面:我们这个级部有个传统,每个学期开学不久,级部主任就会要求召开“优秀学生假期学习经验交流会”,所有班主任和每个班的几名优秀学生参加。作为组织者,我每次都会安排燕宗煦参加或发言。在交流会上,他认识到其他班优秀学生的的学习方法和作风,并且与之发生思想认识上碰撞,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优秀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营造一种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我认为这也是2014级再次取得极为辉煌成绩的重要保证。
我始终认为,优秀学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要想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学生自身的天赋与努力、家长全力的关爱与支持、老师细心地培养与指导,缺一不可。我会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学校、家长的支持
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2014级 朱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