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一切,一切皆有可能
2014级25班 姚园
一、日常学习生活的习惯
每个学生都面临压力,包括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邻居家口中的高材生、同龄人学习的竞争等,弱者被击垮,而强者则凭之高人一筹。对于我们来说何谓强者,就是那些肯学习、会学习的人,他们化压力为动力,在以学习为马的追梦路上砥砺前行。
我的数学老师韩淑勤常常在课前对我们语重心长的说:“课前五分钟,有的学生已经准备好了下一节课可能会用到的东西,而有的还在聊天。”到了课上这五分钟就体现为一种差距,早就准备好的人已开始学习,没准备的人就被落下了至少五分钟一道题。或许有人说一道题不算什么,但一学期一学期地长期积累就是几千几万道题目。对于我来说,利用课间五分钟就是在相同的一天学习时间里超过别人刷题量的一种不错方法,这到了高三冲刺阶段更显优势。
班主任张春喜老师常教育我们,无论老师讲的内容多么简单,都要认真听讲。因为“温故而知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知识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但只要你想得到,就要努力,你想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就要在课堂45分钟里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拉开和同学差距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听好了课,我认为比课下做多倍的题更可让我事半功倍,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如此。
剩下的就是巩固课上学到的知识,当然这前提仍是你心中对在课上学到了什么了如指掌,这样你才知道该练习什么题型才最有效。毕竟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巩固工具,但市面上的题永远也刷不完,所以根据我的学习生活,我认为需要自己找好题,必要时寻求老师的指导帮助,因为老师是你毕业之前接触的学习上最有经验的人。
二、 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我从小学开始就不善于和他人沟通,但直到高二遇到了现在的语文老师朱元忠,我才明白学习不是孤军奋斗,而是和老师同学共同筑起堡垒来抵御重点难点的强烈攻势。
到了高三,我已经习惯于和老师一起寻求难点的突破处,验证题型新思路的正误,找到我学习上的桎梏,以求进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才有了柳暗花明的惊人启发、尝试失败后的卧薪尝胆、坠入低谷后的强力反弹、被击败后的浴火重生……
但不孤军奋斗地学习并不意味着要一味依赖别人,即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仍坚信:高中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独立思考是划破学习永夜的利刃,是照亮彼岸花开的心焰。而独立思考最需要的本能是自信,暴虎冯河不是自信,妄自菲薄更不是自信,自信是“三坚”:坚强心志,坚定梦想,坚信自己。
三、全面发展
保持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的同时,还应注意全面发展。就像现在大学急需创新型人才,我平日里善于积累和观察,拿基于此的成果参加各创新大赛;同时,因为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我们应探求其他与高考一样能实现我们理想的途径,比如我积极参与奥赛学习,利用获得的奖项得到自招资格;另外,我个人喜欢参加社会实践,去过敬老院看望老人,到过工厂当工人,加入过黄河口马拉松志愿者行列……这些学习外的活动让我成长为一名不至于死读书而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人格健全、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我一直奉“我虽是女子,仍需自强;无论专业,厚德为大”为圭臬,一直视“优秀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而是一种自觉的习惯”为原则。十二载寒窗固然艰苦,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梦想有多坚定,追梦路就有多稳稳当当。愿莘莘学子以梦为马,不惧风雨,勇攀险峰,于高处凭栏。最后说一句老话:态度决定一切,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