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片
史本泉:东营市政协常委,东营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山东省人民政府督学,曾获齐鲁名校长、全国科教先进校长、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30余项。
“一生只为一事来——做一名充盈着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的校长”,这是我作为一名教育界政协委员的本心,也是我的毕生追求。32年扎根黄河口,我用敬学理念引领师生,用激励教育成就师生,打造了黄河口教育的新品牌,诠释了齐鲁大地政协委员的真本色。
—史本泉
委员故事
一生只为一事来
进入六月,史本泉迎来了掌舵东营市一中的第11个大考。考前,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恐高反应”,他选择为高三学生上一堂心理调适课。而这堂课他已经上了20年。孩子们说,这是校长三年间“最后一课”,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份“高考营养餐”!史本泉却说,这是自己的专业。其实,这源自32年前他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时的一句承诺:用自己的教育专业给予学生们专业的教育。
躬耕教育是史本泉的人生本色。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政协委员,他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率先提出“敬学”的办学理念,探索出“激励教育”的育人路径,成为全省素质教育的实践范例。史本泉说,要让进入东营市一中的每一名孩子,在走出校门的时候,都是最好的自己。为此,他在教育科研领域辛勤耕耘,近年来主编教育学著作6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4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育的感悟》《激励教育论》等专著。
敬业奉献是史本泉的人生底色。2012年,他调任东营市一中校长。为了让“爬坡”的学校成长为“领跑”的名校,10年间,他吃住在学校。后来,爱人为了照顾他也搬到学校,两人至今还挤在不足40平米的宿舍里。2013年,作为东营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东营市一中新校开始建设。四年间,史本泉与建设者们一起战严寒斗酷暑,没有节假日,脸庞瘦了,皮肤黑了,换来一所“百年工程”“精品工程”矗立在美丽的黄河口。如今,这所“文化圣园、学习乐园、温馨家园、数字智园、生态公园”的“五园校园”,成为黄河口教育新地标。在他的引领感召下,东营市一中涌现出193名全国先进工作者、齐鲁名师、东营市教学能手等敬业奉献的教职工,学校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办学业绩入选全国“办人民满意教育丛书”《典范》。2020年,史本泉荣登《山东教育》封面人物,展示了一名教育界“政协人”的时代风采。
模范履职是史本泉的人生炫色。在倾注学校教育的同时,他发挥东营市政协教育界别召集人作用,为黄河口教育奔走发声。在普通高中“育人文化”、学校教育“无限责任”、家长教育“专业引领”等方面,广泛调研,积极献策,在各类政协会议发言10余次,提交政协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篇,其中《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系统化开展黄河入海文化教育的建议》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为学校打开‘无限责任’这把育人枷锁”被省政协采用。作为东营市政协教育界别志愿服务队队长,史本泉先后组织和参加政协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次,带动并联合多个界别的委员捐款捐物折合3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00余名。在担任《东营周刊》“康琪在线”客座专家的2年时间里,他热心解答学生及家长问题近20次、文案3万余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
踏上新征程,一起向未来。由史本泉作词、著名作曲家戚建波作曲的东营市一中校歌《心向未来》在美丽校园中响起,那是一名教育界政协委员的心声:
心向未来 梦在未来
与未来相约 相约精彩
一中沃土 梦想花开
这芬芳世界 与爱同在
最美印象
他是黄河口教育的“摆渡人”,胸怀“河海交汇”的气魄,开辟“激励教育”的新路,启迪智慧,温润心灵;他是黄河口教育的“守望者”,脚踏“黄蓝交泰”的沃土,播撒“敬学”的种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心归处,是教育。
(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