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评选结果,东营市第一中学凭借在语文学科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功入选省级学科基地。
打造黄河口独具魅力的特色学科
东营市一中语文学科优势
一、课程体系完备
我校语文组融合教材资源、本土资源与学校文化,打造特色课程群,目前已经形成“融合——创新——实践——拓展”四个特色课程群。
“融合课程”是将国家课程大单元教学与东营地方文化、校园文化融合而产生的系列课程,目前已经建成了《黄河口文化》《红色文化》《楹联文化》等七门课程。
“创新课程”是紧扣“读”“写”两条主线,着眼于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的延伸课程,包括“风之翼”特色阅读课程和“心之航”文学创作课程等五门课程。
“实践课程”是在“融合课程”和“创新课程”两个课程群的基础上,学生拓展、研习、运用和体验的课程,从听、说、诵、行四个方面,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行走知识”。
“拓展课程” 是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开设的大学先修课程,促进了对传统文化核心观点与基本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培养了学生文化研究的能力。
二、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语文组现有东营名师1人,东营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学能手15人,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16人。市级语文名师工作室1个。
三、实践活动丰富
助力校园文化建设。语文特色课程助力学校打造了以“三本五圣十二哲”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校史馆、楹联馆、“史诗当歌”学馆,打造传统文化育人新阵地和党建引领发展新高地。
发展学生特色社团。学校现有二月文学社、鹿鸣诗社、书法协会等十几个学生社团。二月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风暴辩论队获东营市高中学生辩论赛冠军,连续两次代表山东省参加海峡两岸辩论赛。
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与黄河口生态湿地保护区、东营市吕剧博物馆、广饶县刘集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单位建立固定联系,定期开展实践活动。
四、辐射引领强劲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大力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形成了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东营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教师荣获历次讲课比赛一等奖。由我校语文组承办的“全市新教材教学改革展示课活动”,更是带动全市众多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科学精准化。
我校发挥语文优势学科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好的经验做法积极与兄弟学校分享。与县域高中垦利一中集团化办学,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支持保障坚实
首先是强大的硬件保障:学校具有独立的单体图书馆一栋,书库藏书20万册,每年投入10万元购买图书、报刊、杂志。
其次是强大的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特色学科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投资15万元建立了学科资源库,实现了三个年级语文学科资源实时共享。
六、发展规划长远
继续完善课程群,在已有的四个课程群基础上,为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将尽快完成其他5个特色课程的建设。
加强与教科研机构的合作,高中一线教师实践先行,但是理论高度上有所欠缺,未来将加强与高校等教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强我校语文组教学教研的理论水平。
语文学科蓬勃的生命力,源于市一中良好的大环境;语文学科取得的成绩,只是市一中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全体语文组教师将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砥砺奋进,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始终走在前列,把语文教研组打造成善思的队伍、勤奋的团体、探索的劲旅,成为实干担当的奋斗者、善作善成的佼佼者,为市一中教育贡献力量!
东营市学校中,与市一中语文学科同时入选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的,还有垦利第一中学的外语学科,以及广饶县第一中学的化学学科。在此亦向兄弟学校表示祝贺,愿携手同行,共同创造东营教育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