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恰恰是他的短板;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往往是薄弱学科。为了学科薄弱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2022级部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 “补弱”工作。
首先立足课堂,因材施教,落实“补弱”,抓实常规教学。课堂是弥补弱科最便捷、最适宜的阵地。教师心中有学生,不仅仅体现在课下对学生的辅导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上对弱科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引导,作业面批等,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延伸课外,固定辅导,突出“补弱”,扎实提升学业。固定教室,设置虚拟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强化管理,务实高效。通过课堂延展、错题诊断、自主答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注重课下落实,和课堂形成有效合力,确保抓铁有痕,促进转化。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开小灶,补温火,定能补齐短板,追求卓越!
(供稿:郭春芳 一审:姜良梅 二审:魏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