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学子在校园中构建健康心理认知,我校心之翼心理社以“探索自我,互助成长,普及心理知识”为核心,打造了一场集自我探索实验、互助成长游戏、心理知识科普于一体的主题活动,让心理学从“书本理论”变为“可感可参与”的成长工具。
让心理活动更贴合学子需求,心理社在活动举办前特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生意见征集,从活动形式到细节设计,充分吸纳大家的想法,让这场情绪互动体验真正“源于学生、服务学生”。

一.“情绪续缘”活动:以情绪互动为桥,为学子成长注入“心”能量
在一来一往的演绎互动里,同学们不仅慢慢读懂了“情绪的信号”,还悄悄学会了沟通:“原来我平时说话的语气,会让别人误以为我在生气”“看到他演的‘委屈’,我才明白上次朋友沉默不是闹脾气”。一张小小的情绪卡片,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梁,让情绪不再“藏着掖着”,也让沟通变得更简单、更贴心。

二.我有你没有”:以手指互动为媒,为人际破冰注入社交“心”活力
同学们围坐成圈,先伸出5根手指“蓄能”。游戏开始后,大家轮流分享自己的“独家经历”,助打破社交壁垒,借“找共鸣”拉近距离;显个体独特性,增自我认同;缓社交焦虑,还能积累话题,延续人际连接。

三.心理知识科普聚焦“刺猬效应”:社员知识储备获认可
在心理知识普及活动中,心理社以“刺猬效应”为核心科普内容,通过“讲解+互动提问”的形式,不仅让同学们深入理解知识点,更意外发现不少同学已对该心理知识有所掌握。这既让我们惊喜,也说明校园心理知识普及的基础在慢慢夯实”。后续社团会结合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设计更深入的心理科普内容,让知识真正服务于校园人际交往。

此外,我校心理指导中心设施建设完善,能全面覆盖同学们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多元需求。中心不仅配备了适配不同场景的专业功能空间,既可为集体活动提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场地,也能为有个性化需求的同学提供私密的个体心理咨询环境;同时,针对情绪调节与压力缓解,还设有专门的情绪宣泄、心理减压放松等功能区域,以及助力内心探索的沙盘游戏疗法体验室、辅助自我调节的心理调节室。多样且专业的设施布局,为同学们搭建了可靠的心理健康支持平台,无论是日常心理疏导、情绪释放,还是心理知识实践体验,都能在此得到有效满足。
心理社此次活动以“体验+科普”的模式,让心理知识从抽象理论变为可感、可用的生活技能,不仅帮助同学们提升了情绪管理与社交能力,更培养了“关注自我、理解他人”的心理意识。未来,心理社将继续深耕校园心理需求,推出更多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活动,让心理健康的种子在校园持续生长。
稿件来源:市一中团委 一审:张肖肖 二审:赵新玲 终审:赖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