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活动听课情况反馈(文科)
发布时间:2003-12-30 点击量:3644
按照学校安排,这次文科组集中听课43节,其中语文课14节,英语课14节,政治课5节,历史课6节,地理课4节。在课型上听新授课32节,复习课11节。听课后,进行了集中评议,现将评议意见汇总反馈如下:
一、 总体评价
文科组认为,对这次听课,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思想准备、心理准备、教学准备都较充分。大部分的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较准确,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楚,结构较完整,教材处理较为恰当。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较好,课件使用率89%,课件制作的质量较高。讲课中的失误明显减少,在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控制上也明显好于以往的集中听课。在课改的体现程度和教学效果上也比平时的推门听课有明显的提高,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次集中听课起到了检查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也说明前段开展的“师带徒”活动是较扎实的,效果是明显的。
二、 具体评价
1、课前准备较充分。一是体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下了功夫。郭树卫老师讲的是一篇古文,讲课前已能熟练背诵,讲课中不靠课本,不看教案,在师生讨论、互相质疑、答疑的过程中,从容自如地发问和解答,足以看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较为深透。二是体现在材料及练习题的选取和课件的制作上动了脑筋。刘鹏老师的课讲的是“一国两制”的专题,他以教材为基础,又不拘泥于教材,选取了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最新的材料,如在台湾问题上,胡锦涛与布什最近的一次通电话内容,陈水扁最近的言行,美国的态度等鲜活的信息,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去解读当前时政热点,阐释大陆对“台独”的政策,作为备考更具有针对性。朱元忠老师围绕“语言得体”这一专题,选择的训练材料有新鲜感、趣味性,制作的课件美观、实用、艺术,利用投影引导学生从“例句感知,阐释理解,练习交流”三个步骤,对“语言得体“进行了感知、理解、识记和应用,训练较为扎实。陈彭老师也由于备课较为充分,讲出了一节质量较高的课。
2、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教学环节较紧凑,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赵新玲老师上的是“语言表达连贯”专题训练课,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从例句练习入手,从中归纳概括答题要领,然后再进行巩固性练习,老师适时加以点评、反馈,强调并总结,整节课“讲、练、评、结”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李静、刘艳两位老师的课安排了“复习检查,听录音答问,速读找出中心句,细读讨论、质疑解疑,讲析语言点与拓展练习,巩固性练习与反馈,小结与作业布置”等七个环节,各环节连贯紧凑。孙艳丽老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突出了“读”(录音导读,教师领读,学生读图,释词)“说”(互相讨论,对话练习)“听”(听录音解答问题,听录音做练习,听录音复述课文)的训练,较好地完成了“读、说、听”的教学目标。
3、较好地体现了课改思想。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老师们都比较注意通过启发、激励等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或集体或分组,讨论、交流、质疑、答疑,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自主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严小平老师上的语法课,在教学设计上,先用投影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内容划分为五部分,引导学生逐部分的复习、梳理、归纳知识点,使之更加系统、条理,从而降低了难度,为后面的练习打下了基础,以后在对9个句子和经典句进行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互相转换的操练中,学生踊跃抢答,发言30多人次,气氛活,效果好。郭霞老师采用将学生分组、答题记分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系统地疏理复习了“认识论”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考点和重要原理,又进行了较大容量的练习,学生回答问题达30人次以上,效果较好。刘志涛老师的课,先投影一段有关自然资源的材料,既紧扣教材,又导入自然,在出示问题后,先让学生思考回答世界主要的自然资源,再播放录像材料,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总体的印象,接着师生共同建立知识框架,然后再做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归纳、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4、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言表达方面,在力求准确的基础上,更注意了表达的条理和简洁,注意了语速、语音和语调,注意了用普通话教学。板书方面,注意了书写和板书设计,王松玉、王成涛、郭树卫等老师书写的规范、美观,吕宏佳老师的板书设计巧妙艺术。教态方面,大都自然、大方,促进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另外,在钻研、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方面,不少老师已有明显的长进。陈杰老师因事先没有听课的准备,已安排了讲课的内容,在得知听课后,他在短时间内重新调整了授课内容和计划,从听课可以看到,对教材重点把握准确,对基础知识抓得死,训练到位,并能拓展延伸、展开分析,体现了较强的应变能力。
经评议,在“师带徒”活动中,师傅们都能以身示范,认真搞好传、帮、带,徒弟们都能主动听课,虚心好学。通过这次集中听课和平时的听课,大家感到徒弟中进步较快的有:赵新玲、朱元忠、王成涛、郭树卫、朱卫卫、吕宏佳、刘艳、李静、孙艳丽、严小平、刘鹏、郭霞、秦培文、陈杰、陈彭、张秀娟、刘志涛、张超等老师。师傅在对徒弟传帮带、指导方面,除各教学组长发挥应有的作用外,表现较好的有赵云庆、高明媚、刘俊华、王明贞、王村、李成云、张纯航、孙晓燕、燕乐法、宋学智、殷辉、张丙温等老师。当然,师傅和徒弟中还有许多表现好的老师,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 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的理解钻研不够深透,主要反映在新教师身上,有的老师还停留在表层上,在教材的处理上,停留在一般的讲练上,点评不够到位,拓展延伸不够。
2、在课改方面,有的课以老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以课件上现成的答案代替学生归纳概括的现象仍然存在。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得不够,课堂上缺乏活力,个别课上的较沉闷。
3、英语课应尽量用英语,少用母语,而有的老师基本上用汉语组织教学,不符合英语教学要求。
4、教学基本功方面,在语言表达上,有的老师欠生动、欠简洁,口碎、重复,语言缺乏启发性、鼓动性、条理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在板书上,还存在书写随便的现象,有的老师板书无重点、不条理,有的老师书写的笔顺不对。在教态上,有的老师严肃有余,亲和力不够,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个别老师不注意仪态仪表,言谈举止随便。
四、 几点建议: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去解决。在此仅就教学设计和课改两方面提出以下要求。
(一)、在教学设计上,倡导“五不”:
1、不说或少说无用的话。如:口头禅、重复的话和一切无用的话。
2、不搞无效的提问。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不加思考一问既答,无思考价值,意义不大;有的问题却过于宽泛,难以回答。这两种提问应避免。
3、不开展无用的讨论。有的问题答案已很明确,根本不用讨论;有的问题很简单,没有必要讨论。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个学生对一个词语不理解,老师安排学生讨论了一分钟,实在没有必要。这样还不如让学生去查一下词典解决好。
4、不设计无价值的环节。有的环节是为形式而设,是给听课人设的,并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去考虑。
5、不投影不必要的课件,如: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只有课题和其它一点内容。实际作用不大。还有的课件内容在屏幕上一闪就过去,学生来不及看,这样的课件即使制作了却效果甚微。
总之,教学设计应从实际出发,一切利于教学并讲究实效。
(二)、在课改方面
1、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评价、反馈、指导作用,大力倡导自主式、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讨论、交流、质疑和答疑,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施教方法,继续抓好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保证所有学生的成绩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对学生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重视积累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将基础知识向应用、感悟能力的方向转化,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200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