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第一中学200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4-01-30 点击量:2489
2003年,我校全面贯彻教育工作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学校建设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开创了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学校工作今年再上新台阶。
一、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力度,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我校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明确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从师德和业务两个方面严格要求,使全体教师既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又有深厚的专业修养、广博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首先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为目的,开展“讲师德、做师表、树正气”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李清玲做师德报告;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参观考察东营区龙居乡乡村中学教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使全体教职工更加爱岗敬业,自觉把教书育人作为道德义务,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师德的最高表现。树立榜样,批评歪风,形成了多干工作为荣,少干为耻,干好工作为荣,干不好为耻的好风气。今年,学校以“师德评议”活动为抓手,注重培养教师团结乐群的合作精神,努力形成在合作基础上竞争,在竞争基础上合作的整体工作氛围。一年来,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争当师德标兵,弘扬正气,为人师表,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涌现出了市级师德标兵徐金建为代表的教师群体。
为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激励广大教师脱颖而出,以培养青年教师为起点,以造就科研型、专家型名教师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层次。我校重起点、重融合,近年来从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及省内外各大师范院校引进选拔优秀毕业生,仅2002、2003年就有50多人。面对庞大的年轻教师队伍,学校十分注重岗位培养,把热情关心与严格考核相结合、相信重用与优胜劣汰相结合,真正形成重真才实学、重业绩的用人标准。为抓好工作落实,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新教师培养机制,除专家组手把手培养外,教科室开展“名师讲座”活动,利用电化教学录像,开展课堂教学剖析;“师带徒”活动重过程,有检查、有评比、有结果、有反馈,走上了一条促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之路。一批骨干教师既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又起到了对青年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马占武、郭见见、孙先利、赵新玲、刘艳等一批年轻教师成熟成长起来。与此同时,我校紧紧围绕: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竟业精神,提高专业本领三个重点,开展一系列校本培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到牟平一中等省内名校参观学习;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和骨干教师短期培训,培养大批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王国兴、姜松林、李忠田、彭领等一批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今年2月,赵华勇、刘春花、苗长虹老师的教改课,受到了参加全省教学研究工作会议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创新德育模式,构建新的德育体系
我校抓住任何受教育的机会,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发展的始终,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已形成“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以纪律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德育格局。
围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认真执行学校各项德育管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深化德育工作改革,多方面制定了《中学生量化积分管理办法》,形成了多层面、全方位、高效率的管理体系,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2003年下半年,学校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加强了学生纪律意识、统一意识、服从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德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为此,学校强化德育工作措施,加大行为规范检查力度,进一步实现了“严、细、实”的德育工作管理目标。
但是良好的校风仅靠严格的制度是建立不起来的,还需要把外在性的东西内化为主观需求,把制度约束下的行为上升为品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学校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正、副班主任工作、任课教师的教育优势,强化“细雨润物”的德育工作特点,实施“学以养德,德以启智,德智导行”的训练培养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和相应的检查评比及反馈制度,把知识学习、品德教育、行为养成三方面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并落实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为实现这一新的德育管理工作目标,全体班主任以校为家,勤奋工作,涌现出了王村、燕乐法、张同庆、李宝平、郑华松等优秀班主任教师群体,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又上新台阶。
学校十分重视《回归生活世界,促发道德体验》德育工作新模式,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投身生活实践,感悟生活体验。6月25日,我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了割草劳动,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了蚊虫叮咬、汗流浃背 的自然真实情景;还组织师生观看电影《一样的人》,举行“塑校园精神、树一中新风”演讲比赛、“教师节专场文艺演出”等各项具体活动,尤其那些具有强烈感悟意识的同学,收到了更好的道德体验效果。齐心协力抗击“非典”和我市卫生、环保城市创建活动的参与,大大增强了全体师生热爱大地、蓝天,保护自然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各种体验活动,使学生心灵深受震撼,全体同学更加发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是我校一贯坚持的教育要素之一。我们通过种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02—2003学年,由于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高三年级组在张建全主任和级部助理王国兴同志的带领下,靠着全体教师拼搏奋斗,我校高考再创佳绩。本科文、理总计录取415人,音体美总计本科录取101人,文科各学科、音乐专业均获全市重点学校第一名,理科除语文学科,均获全市重点学校学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再次获得“东营市教学质量优胜学校”荣誉称号。
艺体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掘个人的潜在智能,张扬个人的聪明才智,并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校十分重视艺体教育,在各口组长和张训超、赵树平等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下,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奋斗,硕果累累。本着“以艺载德,以艺促智”的教育思想,抓住艺术教育这一突破口,我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富有预见性的先行一步,以自己先进的艺术教育思想,科学的艺术教育方法,今年再次占据了东营市艺术教育的龙头地位。美术、体育教育后来者居上,再次实现了我校艺体教育的新突破。
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从学习知识转变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上、提高能力上;④养成求实创新的学风,使学生从只重视理论知识转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上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多种模式大教学科研力度。
为落实以上教改思想,今年我校狠抓教学过程管理。成立教学督查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进一步完善在个人充分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度;实行教师课堂教学开放制度;实行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示范课制度,新教师汇报课制度和学年的评优课制度;不断完善学生评教并及时反馈的制度,各项制度的落实,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给一批骨干教师定任务、压担子,承担国家、省、市级实验课题。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出经验、出成果,带动、指导全体教师参与科研,形成了以张振民、苟玉德、刘其富等教师为代表的教科研骨干教师群体 。
四、加快基本建设步伐,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目标
为使学校具有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今年装备了实验班2个微机室,每个学生安装了1台笔记本电脑;新添加60台计算机,满足一人一机的工作要求。为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学校不断强化计算机理论学习、培训工作,广大教师在参加校内培训和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全部顺利过关。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大大提高,徐金凯、朱元忠获东营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一等奖,物理郭霞老师获二等奖;我校被评为山东省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组织奖;杨栋、巩新峰老师的研讨论文《校园网下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在省教育厅和全国计算机教育中心论文评选中均获一等奖。杨栋老师带领本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精心设计,对校园网络进行了更新改造,目前,已形成集计算机网络、语音、大屏幕投影系统为一体的教育资源网络。同时强化了教育教学资源库、综合资料信息库建设,实现了教师备课的现代化、办公自动化,使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为扩大办学规模,近几年,我校在对老校舍改造和扩建的基础上,2002年,市政府划拨土地40亩,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年来,克服重重困难和压力,想方设法加快基本建设。新建综合教学楼、外籍专家公寓、食堂餐厅、学生公寓等,今年年底全部竣工;实验大楼内部,新增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等;另外,劳技课堂、科技活动室都为各科兴趣小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学校总资产达1.2个亿,现有在校生4200人,教职工280人,占地150亩,实现了90个教学班、5000名在校生的办学规模之需。学校的快速发展,为普及高中教育,迈向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强化全员服务意识,狠抓学校安全工作
今年下半年,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全方位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给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校长信箱和家长会议的纽带作用,多方面征求学生家长意见,不断解决学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学生生活质量,首先抓好饮食服务工作,为安全起见,高质量配备伙房设备,今年增添开水炉等设备总投资达100万元,还选派一名工作得力的中层干部专抓伙房,制定了严格、细致的伙房工作管理制度和要求,使后勤工作更加严格和规范化。为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学校要求教师在认真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和生活各方面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其他非教学人员,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加强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赵吉山等一批工作人员,为人厚重,成熟干练,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工作。“油盐酱醋灶旁有我,争金夺银场上有你”,全校上下形成人格同重、支持一线、服务师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荣辱与共的团结战斗的集体。
我校不断强化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全面树立和培养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对用电安全、宿舍保卫、饮食安全等抓措施,抓落实,重点区域强化管理,责任到人。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的火灾,再次敲响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警钟。新学年,我校继续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严格事故责任制度,确保学校财产和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
六、强化学校管理,推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
学校的变化和发展,凝聚着各届领导班子的团结奋斗和苦心经营,尚育鸣书记退居二线,付贞祥副校长长时间外出学习之际,刘副校长因心脏病突发手术,长时间病休。在学校领导班子力量薄弱,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班子成员与广大教职工一起,不负众望,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使学校工作今年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使我校广大党员干部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真正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整体发展目标之下,学校建立起了一系列目标管理责任制,今年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方案更加细致和规范。2003年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对《全员工作规范》、《奖惩条例》等作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在教学管理上彻底改变了单一的评价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不仅包括教育教学的实际,还包括师德师表和教科研能力,各项常规遵守情况,团结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方式上改变了单一的学校定性评价、考核的办法,代之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年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不断完善和丰富双向选择聘任制、评聘分开制等一系列竞争上岗制度,今年暑假,实施全员竟聘上岗,实现了选优选能、能者上、庸者下的聘任原则,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七、加强群团工作,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各群众团体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工作。 学校团委遵循知、情、意、行,实行寓教于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化长廊、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使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施“爱心工程”,制定了贫困生救助计划,今年有6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了救助,减免学杂费、助学费总计20万元;工会组织教职工多次开展集体献爱心活动,李长燕老师做肾移植手术,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为她捐资近30000元,体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2003年,妇女工作等各群众团体也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和作用,有利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八、以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为目标,努力建设现代化一流名校
尽管我们在抓基础、抓创新、抓高考、创特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国内一流名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手段、方法、内容,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不断有新的突破,逐步把东营一中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高中教育示范学校。
⒈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提高全体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当作长期的任务,坚持抓紧抓好,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业务过硬,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⒉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力度。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新模式,把教学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
大力培养教学科研带头人,带动教学科研的全面深入开展,给一批骨干教师定任务、压担子,承担国家、省、市级实验课题,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出经验、出成果,带动、指导全体教师参与科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发挥信息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教学科研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⒊继续坚持以德治校,以法治教的办学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和建立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好选修课,规范活动课;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继续保持这一优异的成绩,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音美体教学的科学管理,扩大专业特长学生的招生数量;在普文、普理学生中继续发现、挖掘音美体特长学生,加强专业培养,让他们以特长弥补文化课不足,走专业成才之路。
⒋加大对尖子生培养力度。对尖子学生的培养,生源是前提,辅导是关键,我们将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一是选拔优秀的生源,今年我们招收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创办了“实验班”,明年我们将扩大招生范围,继续办好“实验班”。要进一步确定好“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和教改措施;二是要加强辅导工作,从高一开始,以数、理、化、生物等各科奥赛辅导为核心,强化对尖子生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辅导教师,另一方面要充分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让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强化训练;三是建立培养尖子学生的有效机制,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⒌适应高考3+X的需要,增强复习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新的要求和变化,我们广泛学习和借鉴应对新高考的方法、经验,科研处要强化针对“X”的专题研究,加强对各科教学的指导,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加强与国内外重点知名中学的联系与协作,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资源共享的大家庭中,建立起相互借签,相互促进的教育协作关系;二是加强与各级教学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主动接受各级教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三是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尖子生的培养方面进一步与高校沟通,提高学生们的应考和实战水平。
面对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倍努力,在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为教育事业的腾飞、为科教兴市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