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农历 乙巳年(蛇)八月初二

校园快讯

首页> 校园快讯

《德育文选》第六期

发布时间:2003-11-02 点击量:1478

人生的需要塔      近些年来,在西方和我国都发生过重要影响的需要结构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的需要层级理论,这个理论也被称之为“需要层次说”,它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生理需要。这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第二层级是安全需要。包括劳动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的需要。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第三层级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又称社交需要。其中归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集团的需要,并由此产生的归属感属于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则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即希望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保持友谊,并盼望得到爱情。这级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第四层级是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以分成两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 满足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第五层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对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对美的需要,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需要,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赋并取得成就的需要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他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中学生的需要特点   在学校里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不尊敬老师,不听父母的话,甚至在街头巷尾称王称霸,但是这种所谓"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竟然也有一怕,那就是怕同学全都不理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每个人心理上都有一种合群的需要,他需要从这个群体中了解信息,交流感情和互相支持,尤其到了中学阶段这种需要更加迫切。如果某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不受大家欢迎,他一定会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回家对父母发脾气。可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不仅有类似合群这样的精神需要,也有得到空气、水、食这样的物质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成五个层次,只有满足了低一级的需要,才有可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对于成熟的青年学生来说,各种需要都可能有,但一般情况下,社会性需要占主导地位,而生理的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比如,为了爱、为了尊重、为了自我的人格,暂放弃或降低生理需要的情况是常有的。小孩子见到好吃的东西,就立即伸手去拿,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身为中学生的青少年则不同,食品虽好,但在宴会场合,必须等宾主坐齐,自己才开始吃东西。小孩子困了就要睡觉,中学生则不同,为了完成自我奋斗的某个目标,可以坚持学习。   具体地说,中学阶段,随着生活环境的扩大,知识水平以及心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水平也有了新的发展:   物质需要。中学生对物质的需要较小学生更多些,开始对服饰、学习用品有了更高的的要求。对此,家长应正确对待,给予适当的满足,同时又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应教育他们艰苦朴素,养成勤俭的作风。   安全需要。中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无形的压力导致许多中学生对前途的忧虑和烦恼。他们更需要学校、家庭给予他们温暖和安全感。   交往需要。交往的需要在中学阶段得到迅速发展。这是由于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治要求强烈,需要摆脱父母,与同龄人扩大交往。中学生交往的特点在于,他们希望在集体中有个合适的地位,并受到尊重。中学生交往的情绪色彩浓厚,希望有一两个知心朋友,有的中学生开始产生初恋的情感。   尊重的需要。中学生独立性增强,“成人感”使他们产生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中学生的优势需要,其满足与否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学生发展中的危机的产生及教育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能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这一点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足够重视。   创造的需要。到了中学阶段,创造的需要逐渐增强。许多中学和开始热衷于尝试一些小发明、小创作,利用一切机会发展、展示自己的才能。   另外,中学生各种需要的发展也存在个体差异。良好的需要对他们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低级、不正当的需要则会阻碍他们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培养和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克服不合理需要,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会知足      小白兔的生活观念很简单,很实际,守住萝卜,天长地久。基于这种想法,她每天都忙忙碌碌,播种耕耘、收获、储存,她单纯得近乎傻子。而大灰狼则又懒又馋,不爱劳动,只图享受。   有一天,大灰狼去小白兔家做客,他淋漓尽致地描述一番尝过的口福,并对小白兔说:“我们一起出去吃现成的吧,我看你一年到头忙得累死累活,多没意思呀!” 小白兔听了大灰狼的描述,的确感到自己的生活过得多么艰苦,自己的岁月过得多么可怜。但是,她认为,自己在艰苦的劳动中得到了一份快乐,在可怜中得到了一份安慰,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找到这份快乐和安慰的。于是,她对大灰狼说:“你还是一个人去吧,我不去了,我还是喜欢守着自己的萝卜过日子。” 果然,冬天来了。大灰狼再也找不到食物,这时他才由衷地渴望,即使身边有个萝卜也是好的。而此时,小白兔正在她的窝里,品尝着萝卜的鲜美,以及生活的恬静。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要么如大灰狼般生活得热烈,要么如小白兔般生活得平实。热烈的人,一般不容易满足,他永远都在追逐刺激的生活。而平实的人就不同了,他很容易满足,由于深层的生存危机感,就像一只背负厚壳的蜗牛,永远在地平线上爬行。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不是坏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做到,就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有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个人就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了,摔个跟头就再也没有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贪婪的人,总是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掉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金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些东西只是暂时属于我们而已,所以心态平和的人把这些财富统统都视为身外之物。   如果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把一切看得平淡些,看得轻松些,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要过份地求全苛刻。 学会知足,才会感恩,也才会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现有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 学会选择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捡柴糊口,一日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当下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看到路上有一大捆细麻布。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改背麻布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再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   又走了一段路,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竟是散落的黄金,忙邀同伴改挑黄金。他的同伴仍不愿丢下棉花,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空欢喜。途中,两人被大雨淋了个湿透,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无法背得动,那樵夫只得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面对机会的来临,人们常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方式。有的人单纯地接受;有的人抱着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的人则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导致截然迥异结果。许多成功的契机,起初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潜力,而起初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更决定了成功与失败的分野。   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您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您的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随时检查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地加以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去做正确的抉择,即可走上成功的轻松之道。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人生本有选择,何必顾此失彼呢?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能做到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就不会迷失自己。有了自己的目标,就前进吧!何必患得患失呢?这个世上,有很多好东西,但属于自己的却很少,懂得选择,才不至于在这座山与那座山之间徘徊,征服自己心中选定的那座山,就是成功。 朋友,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前进吧!   捉蝶的年龄成为遥远的梦想,爱哭的季节也永远地隐形,淡淡的投影上我们原本无所顾忌的脸庞,我们曾经清纯的心落满世俗的尘埃,历经百转千折之后,我们的生命将选择大海。   带着昨日的遗憾和伤痛,去追寻前方的风采,我们驰骋过生命的芳春,但也更多地涉足于生命的残冬,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我们欢呼雀跃,我们泪洒青天,而梦的种子迟迟不肯发芽。   每一次矗立于人生的关口,面对未知的前程,我们选定自己垂青的人生高度,全力的付出,可收获的都是痛苦和泪水。我们茫然,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于是我们一次次默然叩问生命的真谛,一次次在心的画板上涂抹灰色,又一次次在深锁着的馥香的纸页上挥笔弹奏苦涩的音符。   为什么在苦苦耕耘过后,送上一杯未加糖的咖啡?为什么在迫近虹桥花路的当儿,强加一段无尽泞泥?为什么在靠岸时分,横添一片无边的水域?难道柔弱的生命注定要历经折磨方可延续吗?难道辉煌的背后是重创的累叠?难道追随大海的流向就该承载无边的苦难?   是的,有着大海一样辽阔的理想,勇于穿越长长的苦难隧道,并且无止地奔流,才会拥抱大海,才会活出闪光的黄金人生。   大海瀚广的美丽风光无疑是至上的境界,而沿途的奔流过程必暗藏着多少蚀骨灼心的痛。选择大海,选择了无垠的苦难世界,可也选择了似锦前程,选择了流光溢彩的人生走向。     学会放弃     放弃,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你就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如何放弃,放弃些什么。   放弃,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你就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   放弃还会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赖,从而掌握主动;放弃还会让你变得更精明,更能干,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朋友,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