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中倡议校园文明 学生“举手”见文明
本报讯 “响应校园‘通缉令’,看到纸片等垃圾及时捡起来,把他们丢进垃圾桶。”“打饭时排队,整份饭吃不完就点‘半份饭’,做到吃‘光盘’。”……4月24日,在东营市一中高一19班的“文明礼仪”班会上,丁港辉、王傲等同学纷纷举手,说出他们为文明校园所做的“举手之劳”。近日,市一中各班陆续开展了文明礼仪班会活动,整个校园内畅谈文明,学生们用言行践行文明。践行“光盘行动”、“弯弯腰”洁净校园、维护就餐就寝秩序……在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之际,文明也如春风一般吹进校园,让市一中校园有了更多温暖瞬间。
践行“光盘” 分区就餐
看校园食堂内的文明瞬间
11时50分,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陆续走向食堂。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时间的市一中校园,你会惊讶地发现,首先进食堂的全是女生,5分钟后食堂内才出现男生的身影。排队、打饭、按照班级分区入座,虽然有几千人就餐,但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正在值班的高二39班班主任姜运亮告诉记者,实践表明,“错峰就餐”的方法分散了就餐学生流,“学生排队打饭的时间缩短,让就餐秩序更加文明有序”。采访中,男同学对这种做法也比较认可。有同学这样戏称道:“市一中的男生都是绅士,打饭也让‘女士优先’。”
记者注意到,餐桌的每个桌子上放置着一个号码牌。据介绍,这些号码牌是班级分区指示牌。为方便就餐管理,学校为每个班级划定了就餐区。学生对号入座,就餐之后,学生们自觉摆放好餐具,每个班级值日的同学留下打扫班级就餐区的卫生。12时15分左右,食堂内恢复了安静和干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学校食堂张贴着提醒节约粮食的标语。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这一倡议发出后,市一中推出了半份饭和大小馒头,提醒学生厉行节约、适量点餐,倡议学生实施“光盘行动”。“整份饭吃不完的话,现在可以打半份饭。”高一学生马骏琰说。加之,目前市一中食堂的菜品、面食等花样多,饭菜可口,记者注意到,就餐完成后学生丢弃的厨余垃圾很少。

校园现个性“通缉令”
文明不是说出来的
校园内出现“通缉令”?听到同学们在班会上所说的校园“通缉令”,您可能和记者一样疑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通缉令”要缉拿的“嫌犯”很特殊,而参与缉拿的人则是全校师生。
“通缉对象:食品包装袋;罪名:校园环境内卫生杀手;缉拿范围:市一中校园;如有发现,请立即“逮捕”投至垃圾箱。”在市一中校园内,记者看到了这一特殊的“通缉令”。自从校园内有了这些通缉令,“弯弯腰”捡起地上的纸片等垃圾,成为了全校同学的习惯。校园不用刻意维护都非常干净。
“文明不是说说而已,从小事做起,校园将处处绽放文明之花。”正如成浩哲同学在高一19班班会上倡议的那样,文明校园见之于行动。

中午12时30分,住宿的同学回到宿舍,学生会负责午休秩序检查的同学、值班老师开始在楼道内督导。宿舍区迅速安静下来,校园沉浸在寂静中。良好的午休秩序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小时的安静午睡时间,以保障下午和晚上的精力充沛。如今,学校维持秩序的值班人员减少了,校园秩序却变好了,学生自觉意识和文明素养提高了。

“1、2、3、4……”每天下午大课间,市一中校园内会定时响起整齐的跑步声和喊口号声。跑操的队伍中飘舞着几面红色小旗,那是学校奖励跑操秩序好的班级的流动红旗,也成为阳光文明课间的标志。

市一中还开展了系列“学雷锋”活动,评选了“校园十大标兵”。文明榜样的树立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此外,学校还聘请专业人士为法制副校长,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扶起被风吹倒的自行车,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起垃圾,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市一中校园内外,学生们的文明举动随处可见。正是这一个个“举手之劳”构建起了好的校园风气,让文明之花在书香校园绽放出芬芳。 (东营日报社记者:李红佳;高二级部董海峰主任、高一级部程志伟主任协助采访。本文在4月27日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新闻 社会A07全文发布;东营网 东营要闻发布。)


【来源:办公室 编辑:郝向东 摄影 图片编辑:丁子勇 郝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