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第30个教师节,我校被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联合表彰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东营日报、东营教育研究等多家媒体对我校进行了宣传报道。
26个冬夏孕育着春华秋实,26个春秋见证着日新月异。近年来,我校牢牢秉持“敬学”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要有新突破,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队伍建设要有新跨越,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学校管理、课堂改革、德育建设、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着力创建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学校上下风正气顺,和谐进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务实高效。
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教学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卫生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电化教育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科技创新先进集体、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100所素质教育特色高中、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学校等近百项省级及以上荣誉;在东营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连续获得A类单位,蝉联东营市五星级单位、诚信明星单位、教学质量优胜学校,成为东营市市直首家廉洁文化进学校示范点、首批教育现代化学校;成为全省第8所具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推荐资格的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际教育基地和批准成立国际部,成为全省11所获得该资格的学校之一;学校办学业绩先后被青年报、德育报、齐鲁晚报、人民网、凤凰网、东营教育信息网、山东省教育电视台、东营市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报道稿件居东营市教育信息排行榜第一名,学校成功入选全国《办人民满意教育》丛书(山东省仅有两所学校)。
学校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育德修身。学校推进赏识教育,形成了“分时期,有重点,分层次,成系列”的德育模式。(1)编印了《行政值班手册》《班主任手册》《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学校、级部、班级、学生会四级督导体制,成立了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在全市率先实行网上德育管理,率先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通过学生会全员量化管理、成立学生议事会、设立学生校长助理等,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成为东营市首批教育创新项目。(2)打造了学能开发团体心理辅导、爱心一日捐、远足踏春、十八岁成人礼、传统文化进班级等8大品牌活动。仅2013年,全校师生为困难学生捐款38.5万元,争取政府和社会救助资金226.6万元,累计救助学生2003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2011级邢思睿同学见义勇为,被表彰为东营市优秀共青团员、山东好人之星,被赞誉为“东营最美女孩”,被近百家媒体宣传。学校先后获得东营市资助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市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市首批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心理教育科研基地等称号。
因材施教,提升智育。学校高度重视尖子生、学科特长生、国际生的培养、注重学困生的转化。(1)先后有4人考取山东省高考第一名,作为山东藏族插班生培养基地,6位藏族考生囊括了同类考生的文、理科状元。近30人考取清华、北大,25人被加拿大、美国等国外名校录取。高考一本上线率近40﹪,本科上线率近80﹪,成为东营市仅有的两所本科过千人的学校之一。先后成为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大学等211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在2014年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中,我校名列全省第三名;(2)在五大学科奥赛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数学、生物学、化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殊荣。(3)在特长生培养中,先后有8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和大学双免的保送资格,近30人考取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
百花争艳,突破艺体。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舞台。(1)在东营市中学生足球、篮球、毽球、合唱等比赛中,学校均蝉联第一名。在山东省游泳、乒乓球比赛中,我校获得省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全国青少年才艺展示中,学校获得金奖;(2)先后成立了二月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其中二月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百强文学社,社刊《弘毅》被评为全国九十九佳社刊,并成功加盟《意林》;(3)在全国作文大赛、创新英语大赛、地理科技大赛等比赛中,近百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学校被授予全国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国家级称号;在山东省中学生辩论赛中,学校成功跻身前六强,代表山东省赴台湾参赛,获团体奖。
不断加强教研教改。(1)先后推行导学案教学、森林森教学法等。通过名校名师讲座、教学能手示范课等,积极搭建高效课堂,先后有121人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2)深入推进教研兴校战略。学校每年平均申请省级以上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教师申请校级课题30个,发表论文150篇,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先进集体、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等称号。(3)积极开设校本课程。通过组织英语达人秀、汉字听写大赛、心理健康教育课、劳动技术课等活动,创新校本课程。先后开设了《国画》、《油画》20多门校本课程,《清朝皇帝的一天》《舌尖上的化学》等15门自助餐。
狠抓师德师能建设。(1)积极开展清风校园行动、“十佳师德标兵”和“五最”教师评选等活动,倡树师德典型。每年都有120多人受表彰。(2)创新校本培训。通过内引和外培两大方式,深入实施走出去学习工程、引进名家工程、一中名师工程等8大工程。教师博士1人,硕士2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能手7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东营名师5人,教研专家14人,市级受表彰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劳模、教研专家等达198人。
积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1)不断拓展校长管理的外延,通过设置校长信箱,选拨学生校长助理等方式,让学校工作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团代会、教代会制度,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民主化;(2)班子成员通过签订党员干部承诺书、制定《三重一大实施方案》、成立校内重大项目监督小组、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加强自身廉洁自律。领导班子考核多次优秀,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廉洁文化进学校示范点、东营市劳动关系和谐校园;(3)积极推进新校建设。作为2014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的一中新校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协调和配合下,各项工作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务实高效,确保2015年9月整体搬迁。班子成员超前谋划,通力合作,积极加强党性修养,把一中新校建设成为放心工程、廉洁工程、阳光工程。
发展未有穷尽,奋进永不言止。学校将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下,以一中新校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职工生活的高品位,学生发展的高素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而扎实工作!为创建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而拼搏进取!为东营市教育事业的升级发展再立新功。(撰稿 赖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