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第一中学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
发布时间:2003-12-26 点击量:2674
为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非典”疫情,预防和控制“非典”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非典”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非典”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 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非典”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刘晋伦任组长,中层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任成员的 “非典”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控办公室,副校长张振峰兼任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非典”防控工作。
学校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非典”防控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非典”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健全“非典”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非典”防控措施;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非典”病例发生情况。
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所在地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启动“非典”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非典”防控措施。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还要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学校“非典”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责任处室:团委、医务室。
(二)预防措施
1、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责任处室:工会、综治办。
2、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责任处室:总务处、政教处。
3、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及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并主动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调查分析。责任处室:教务处、医务室。
4、及时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与排查。责任处室:医务室。
5、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责任处室:教务处、艺体处。
(三)督导检查
定期对“非典”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责任处室:防控办公室。
四、应急措施
1、建立“非典”疫情每日“零报告”制度。“非典”防控专项联络员董玉武负责每日定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出现的“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在病例诊断改变(包括疑似病例转“非典”病例、疑似病例排除、“非典”病例转疑似病例、“非典”病例排除)、病 治愈出院或死亡时,疫情责任报告人要及时上报有关变更信息。
2、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学校暂时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作出相应调整;也暂停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大型教学教研活动。
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要按照相关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
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住所和活动过的场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消毒。
4、建立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对学校师生员工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发热患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每天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暂停上学或上班。
5、调整教学方式。学校若发现个别“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的同时,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所在班暂停集中上课,学生在家进行医学观察2周后,如无新发“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可再行复课。若学校发现多个班有学生感染,学校报请市教育局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全校停课,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停课放假期间,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要求学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家庭确有困难不能离校的学生,由学校妥善做出安排。
6.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学校一旦发现有发烧、咳嗽、全身酸痛等疑似“非典”症状的病人,做到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一人一室),并及时联系有关医疗部门使用专用车辆送指定医疗机构诊治与隔离。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同宿舍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隔离观察2周。观察期间不能参与集体活动,隔离场所要选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或区域。
7.加强宣传工作与舆论导向,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需求。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典”科学防治知识,主动、及时、准确地发布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校“非典”防控的信息,使学校“非典”的信息公开、透明,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稳定师生的情绪、心态,消除师生员工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五、保障措施
(一)认真总结“非典”防控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非典”防控工作预案。明确相关处室、相关人员的职责与分工,确保应急状态人员到位及时,工作协调一致,防案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的“非典”防治业务培训工作,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以及“非典”防治基本知识、因病缺课筛查与登记、疫情报告程序与基本要求、“非典”防控工作预案、“非典”隔离与消毒、学校“非典”防控一日工作常规等。
(三)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逐步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如体温测量计、消毒药品等),尤其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改善宿舍卫生条件。
2003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