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建文明和谐生态环保型校园
发布时间:2006-11-15 点击量:167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建文明和谐生态环保型校园
——东营市第一中学2006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我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我校创建“群众满意的窗口单位”活动实施方案和创建文明和谐生态环保型校园的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育人理念,创建文明和谐生态环保型校园,适应学生实际及成长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弘扬民族精神、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为基础,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使群众满意,使社会满意。
二、工作目标
以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理论核心,以一系列主题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德育工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以“坚持人与人一起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公德教育、感恩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植物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创建文明和谐生态环保型校园为主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把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经常研究德育工作,坚持例会制度,每周日晚上各级部集中组织本级部老师进行德育学习。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网络建设。
我校主动与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学校周边环境建设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文化市场和周边环境的监管工作。协助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共同创建良好校园周边环境,我校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立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定期沟通”制度。
(三)加强德育科研。
加强学校德育科研队伍的建设,开展“创意班会教案征集及主题班会观摩”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活动,促进学校德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制订完善德育考评实施方案,从本学期学校对学生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德育考评,考评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向学生及家长公布,从而督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
学校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整体工作,积极创新,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年级段,探索出了对学生的分层次教育法,形成了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氛围,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对高一学生重视正面引导,抓好校规校纪、行为规范教育:
一是每年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就要进行为期一周的适应性训练教育,训练教育的内容有新生体能训练,集合、整队、跑步、做操训练,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班纪班规制订及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等。通过适应性训练教育,让学生尽快适用高中学校的生活,了解学校对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目标,敦促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是制定行为规范,向学生阐释规章中蕴含的道理。学校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校报校刊等宣传形式,向学生讲明遵守规范的原因及每一项规范的意义;学校还利用每周一早晨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管理制度汇编》等校规校纪教育内容的教育,将德育教育融进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行为规范的意义以及如何遵守行为规范,从而提高了学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和班委会等学生干部的作用。
对高二年级开展“迈好青春第一步”系列化教育活动
高二学生即将跨入成年行列。这个时期是中学生积极进取的时期,也是思想容易出现波动的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初二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非常重要。
一是年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参加市团委和学校的成人宣誓仪式,在宣誓仪式上,庄严宣誓“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美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身!”
二是组织法制讲座,邀请法制副校长等领导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或通过有线电视播放有关的法制宣传电教片,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告诫青年学生,要把法律作为做人的根本标准和准则,增强法律修养。
三是组织开展国情市情校情教育。高二学生通过一年的在校生活,熟悉了学校的环境,有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为此,学校及时开展国情市情校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理解知识的重要性,理解知识经济的内涵。通过政治学习、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激发的学生爱国家、爱集体、爱读书的热情。帮助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
对高三年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学生进入高三以后,有的学生面临升学,有的学生就要走向社会,学生的压力空前增加。为些,学校采取分层次的民意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围绕常规德育工作,设立德育教育专题。学校以月为单位,做到月月有教育专题,如劳动卫生习惯养成月、学习习惯养成月、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月、法制教育月、爱国主义红五月等,再细化每个月工作内容,确定每周行为规范教育重点。每一种行为规范的养成,都按照宣传了解活动内容—实施活动方案—评选先进班级和个人—总结表彰等四个环节开展。整个过程以训练为手段,以目标为依据,以明理为前提,以树德为主旨,把外在的要求和学生的自我发展愿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德,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是一般教育与个别引导相结合。学校根据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对于全体学生进行统一正面教育;对于个别学生,采用由班主任推荐,以进入德育培训班学习的方式,进行教育提高。进入德育培训班的学生,集中时间聘请学校有关领导和老师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辅导。通过辅导,进行纪律观念、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及理想信念等内容的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进步,找出不足。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时之功,更不是摆花架子,它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常抓不懈,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窗口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