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向高考生家长发放预防中高考诈骗资料。 (通讯员 孙舒)
民警揭穿七类电信诈骗案
1、盗用他人QQ号码诈骗
去年5月6日,油城居民李某接到女儿“同学”电话,告知其女儿的手机掉到水里开不了机,有急事找她,叫她上QQ与女儿联系。
李某登陆QQ后发现女儿的留言“妈咪在吗,我手机掉水里了,开不了机”,女儿在QQ上说她的教授回国过安检时把23000美元放在她那里,现在教授母亲做手术急需用钱,让李打电话与教授联系,并且让汇14万元人民币给教授。李某按照女儿要求与“教授”联系,并向对方汇款14万,后与女儿微信联系,发现被骗。据悉,冒用其他亲属和朋友QQ的也多有发生。
2、谎称孩子学校出事诈骗
2014年10月13日,市民王某和妻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你是学生王某某的父亲王某吗?我是你孩子的班主任,今天你孩子在课堂上晕倒了,医院医生诊断是胃穿孔,急需做手术,需要先缴手术费3万元,要不就来不及了”。
王某没有多想,随即和妻子到银行向对方指定的账户汇款3万元,火速赶到医院后发现被骗。
3、冒充公安等政法机关诈骗
2014年12月25日,油城居民吴某接到一个自称是邮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说邮局有北京东城区公安局发来的一张传票,传票的内容是吴某办了一张北京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恶意透支了一笔资金,同时提供了北京东城区公安局的电话,并建议吴某查114确认提供的电话真伪。吴某在查询114确认后误认为对方提供电话是真,随与北京东城区公安局联系,被一自称雷某的“警官”问清其家庭成员和本人身份详细信息后,以其北京招商银行信用卡涉黑洗钱,帮助吴某证明其财产合法、洗清其罪名后退还资金为由,先后诈骗吴某银行汇款6次共计134.6万元。
4、积分、活动中奖诈骗
2014年10月11日,油城居民巴某接到一内容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组的中奖手机短信,巴某按照短信提示,登陆中奖网站发现自己的手机号中的是二等奖,奖励是现金12万元和一部笔记本电脑。巴某与对方电话联系,对方以缴纳栏目保证金、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借口,先后诈骗其银行汇款5.94万元。此外,民警表示,银行账户积分兑现、移动电话积分兑现类的诈骗案件也多有发生。
5、网上投资理财被诈骗
2014年11月12日,油城居民靳某在百度上搜到做南非钻石矿投资业务的“上海裕安投资有限公司”网址,登陆后申请了投资账户,第一次试投1200元,对方很快返利375元,第二次试投300元,对方立即返还200元,第三次投10万元后,对方说再补投2万才够大额投资标准,靳某补缴2万元后发现被骗。
6、网银密码器升级诈骗
2015年4月28日,油城居民宋某手机收到95588的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是“尊敬的工行客户:您的网上银行密码器将于次日失效,请及时用手机登陆wap.oicxt.com进行实名补录,感谢您的谅解与配合【工商银行】”,宋某用手机登陆上述网址,按照提示输入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码、密码等信息,一分钟后其银行卡被支出2.14万元。“冒充银行网上办理信用卡或提升信用额度也多有发生,提醒居民多加注意。”王云生称。
7、谎称网购退款诈骗
2015年2月5日,油城居民姜某在网上购物成功后一切正常。3月19日,姜某接到一陌生女子的电话称,2月份姜某在购物时信息填错了,把自己填成批发商了,要求姜某到银行打印批发商取消回执单,不然将每月从其购物用的银行卡里扣500元,银行工作人员将很快与其联系。一会儿,一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陌生男子打电话叫姜某到了银行ATM旁,姜某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被骗汇款6万元。 警方发布“中高考诈骗”四类骗术
据王云生介绍,第一类骗术便是“谎称考卷泄露,可预知答案”。如诈骗网站以“专家组押题、猜题、提前获取作文命题方向”等为幌子,称其掌握高考、中考出题老师命题方向,忽悠家长和考生购买;更有骗子通过修改网页代码的手段,制作出往年提前知道考卷的假象,对不熟悉网络知识的考生和家长极具迷惑性。第二类骗术便是谎称有“内部指标”,给钱就能上名校。“骗子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甚至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成高校招生人员。”王云生称,与家长见面时,骗子就拿出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并表示家长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等录取后再付,提高迷惑性。
“第三类是山寨查分网站。”王云生称,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都会急切地想知道考试分数,“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心理,在网上发布虚假查分网站,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资料,进而盗取考生的网络支付账号,甚至复制手机SIM卡,盗取网上银行信息。”
最后一类是无中生有的“补录”骗术,“如果在首批志愿录取结束后,名额没能招满的部分高校会放出补录信息,而这也成为骗子诈骗的手段之一。”王云生表示,其实高考补录是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个人,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记者 赵尔靖)
相关链接
记住这7点,不让骗子再“得逞”
1、不贪钱。“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对各种高额回报的网上理财、中奖等不要动心。
2、不怕事。对在电话里冒充公检法及其他政府机关办理案件的人员不要恐惧,应及时向当地相应部门和机关询问有关的办理流程或常识。
3、不轻信。对来历不明的、异常号码电话高度警惕,一律拒接,即使误接可立即挂掉电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回复陌生手机短信。
4、不透漏。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5、不给钱。把自己的银行卡、钱袋子看好、握紧,亲友借钱也要通过电话或当面说清楚后再做决定,QQ或微信借钱的更要提高警惕。坚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6、细核实。就是对骗子所说的各种情况和信息要亲自向有关部门或当事人直接联系查证,鉴别真伪,以免被骗。
7、快报警。遇有诈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帮助辨别真伪,开展侦查破案。 (记者 赵尔靖)
被诈骗后咋办?两个办法冻结止付
一旦被骗怎么办?王云生提到,可以通过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冻结止付。
电话银行冻结止付即拨打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3-5次密码,直至电话语音中听到“此账户密码多次输入错误,已暂停使用”等类似提示,锁定电话银行、ATM机、柜面支付交易,就能使该诈骗账号冻结止付,时限为24小时。若被骗大额资金的话,可在次日凌晨0时后在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止付24小时。“需注意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电话银行转账功能。”
网上银行冻结止付即登陆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网址,进入“网上银行”界面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5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账号冻结止付,时限也为24小时。如需继续冻结止付,在次日凌晨0时后重复上述操作。“这一操作也仅限制嫌疑人的网上银行转账功能。” (记者 赵尔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