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斌名师工作室

活动展示

首页> 活动展示

东营市第四批名师工作室研修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12 点击量:506

百无聊赖何为教  一事无成怎做师

东营市第一中学    李衡斌

根据《第四期东营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培养方案》,由东营市教育局主办齐鲁师范学院承办的集中培训。四天的学习,聆听了著名学者做的精彩报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动向、新策略真正感受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感受到了教育的担当与责任,感受到了自己成长路上的不足。

对大先生的认识

中国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命脉;中国的先生就是社会教育的魂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

教师眼中不能用分数对学生下定义、作区分。唯有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从内心中燃起对每一个孩子的热爱。才能做到尊重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不管每一个孩子是聪明或愚笨,不管家庭条件是富有还是困难,都应该对孩子充满自信,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特长点,大力实施“成功教育”。对学生的优点、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教师的一句鼓励或激励的话,就能改变孩子的人生。就能帮助家长解决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就能点燃一个孩子理想或梦想。

 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在技能训练、知识接受等存在的差异。遗传、后天环境等决定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对此教师应该善待学习暂时后进生,善待差异,捧一颗心来,教学上分层次设计,课堂上分层次进行提问,作业涉及分层次布置,让每个孩子都要在不同目标要求上得到进步,让每一个孩子都要获得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根据于维涛教授的讲解,我认为大先生要有大情怀,个人理应做胸怀国之大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于教授在图片的展示中时时处处都体现出了爱是教育的灵魂,我想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灵魂唤醒灵魂,以信仰传递信仰,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情怀的人,才能点燃教师生长力的活力。

在互动环节,根据老师的提问和于教授的回答,我们学习到大先生要有大格局,心系学生成长,做到教育思想有呼吸,教育思想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新时代的老师理应弘扬博学向上,博爱向善,博雅向美。在校园的文化元素中注重文化品格的培养,倡导朗朗的书声;注重健康品质的培养,倡导朗朗的笑声;注重艺术品位的培养,倡导朗朗的歌声。课堂教学和各类师生活动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当下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成长路径的认识

无论毕诗文教授的《优秀教师校长成长的理念与路径》或者马华威老师《新课程改革的理与路》报告中都提到: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保证教育发展方向和价值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教育是党之大计和国之大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名师既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育人教学工作,更要仰望星空,带领学生寻找诗和远方。毕诗文教授从回归教育初心,践行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落实五育融合;涵养教育情怀,弘扬高尚师德;遵循成长规律,争做大国良师等四个方面诠释了优秀教师成长的理念和路径,既指出了方向又明确了有效的策略,令我们对高尚的师德和科学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总书记说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毕教授特别强调了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并就当下的深度学习、大单元、跨学科教学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根据我个人的学习我了解到深度学习的核心是重构心智模式,是关于知识学习的目标和过程的问题,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构设中认为认知目标由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不断加深的层次构成的,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也不难发现学习的本质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个过程更加注重经验的影响,在各类评价中更多体现了学生对深度学习的过程决定了学习结果的差异。深度学习的理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的层进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层进是指对知识内在结构的逐层深化的学习,沉浸是指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参与和投入,深度学习强调以学科知识、能力、思想和学科经验的融合为核心的学科素养的渗透,这就是毕教授讲到的全面发展就是原点思维与概念衍生在思想上的结构化。

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快乐,使得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要成为新时代的名师,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从教书匠转变成为教育家,必须要走教科研之路。孙宽宁教授在《我思故我在:教科研的意义与方法》中,详细讲解了教师成长的基本机制以及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笔者深感认同,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术”,更要注重“道”。名师要发展成长,必须在日常把教科研工作做好,坚持做好做个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首先是写,就像本次培训心得一样,如果仅仅是听完培训不写心得,即使当时的听课效果如何好,听课中有再多的共鸣和灵感,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忘记。写就是对自己的思绪整理,对自己的困惑或领悟写下来,就是一种提高。多动笔多写作,才会自己能深入到研究中,而不是浅尝辄止、低吟浅唱。第二是阅读。唯有扎扎实实的读好教育学、心理学、数据统计类系列丛书,才能在教科研上走的更加深入,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更全面。第三是反思与交流。不断反思可以让自己每天做好总结和积累,多与名师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和碰撞,只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本真和敏感是我们教科研的前提条件,只要变换思考角度,借助怀疑、类比、移植等方式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当下我们教育的专业性与社会上流行的非专业认识间出现了一些分歧,家长不认同教育教学专业的观念,阻碍了教育改革走向正确的方向,更影响了做科研课题的方向,所以孙教师指出课题研究中选题、定题、立项、初案、实践、分析、处理等过程要实事求是,要通过调整研究方案、拓宽研究领域、改变研究模式、改进思路与方法等方式最终使学生的发展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与教研中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从经验教师走向专家教师的路径,让我学会了站到教育家的视角用研究的态度对话思考来促进反思,改进习惯说出来、写出来、做起来。

本次培训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高度,研究的深度,结识了身边一大批优秀的名师同学,与教育专家近距离接触,真心感激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本次活动,真心感激各位专家的无私传授和鼎力相助。在不断的思想碰撞和活动中,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短板,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将把本次培训所学的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和管理中,且行且思,且悟且进,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的教育之路更加宽阔,让生命中接触的每一个孩子更加幸福!

Copyright © 2016 东营市第一中学齐鲁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092号-1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或以上 , 1024×768分辨率以上游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山东卓智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