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峰名师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教学随笔

聆听高效课堂系列活动之优秀教师王晓华的示范课有感-王银灿

发布时间:2021-11-17 点击量:2803

聆听高效课堂系列活动之优秀教师王晓华的示范有感

11月3日上午,我们全体青年教师在录播室有幸聆听了王晓华老师的一节高效示范课,王老师按照课程正常进度,主讲的课题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本次听课,我对王老师的业务水平更加的钦佩,一节课下来我也感觉受益匪浅,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给予了很多启示和感悟根据学校名师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现将个人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 教学设计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面。

王晓华老师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电影《长津湖》作为直观的教学素材和学习项目背景,借用其中的一段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景引入或探知起点目的既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形象地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面对的实际应用题从而过渡性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深度思考进而利用项目延伸的方式体现了数学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所构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观。

在此知识链条的设计起点上,王老师巧妙地搭建了一个由核心素养到必备知识的一个桥梁。结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给出了生活中双曲线的实例让学生欣赏数学生活中的智慧之美,启发学生思考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也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科研精神引导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进而便于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拉链亲身动手体验如何画出双曲线的过程在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认知过程,获双曲线概念的认知整个教学设计的思路无处不体现对学生思维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的正确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育人功能

通过对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思考,王老师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及几何意义的认知基础上,借助类比推理的方法,王老师启发学生探究出了四种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方法,在不同方法的比对和推敲下,充分展现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设计和高效做法,同时又给学生介绍数学文化上,日本和俄罗斯双曲线方程的推导方法以及双曲线定位法。这种教学设计充分说明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为注重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王老师设计的典型例题以双曲线的定义轨迹和求标准方程为主线展开,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用意识、人文素养、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习惯层层递进,从知识点到知识团环环相扣,充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围绕《课标》规定的核心素养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高效地达成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这种成体系的知识串、知识链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的意识培养,又提高了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中的效率以及对学生教育指导意义的提升

二、 课堂中高效教学做法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

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对课程教学主线的反映,为了更好地聚焦课程教学目标,需要通过对生活热点问题的重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创设学习问题,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教学方式的改进为基础的,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要落实到教和学的具体过程中,用问题引领学生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挑战性,学生自己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3.关注学生状态,引导学生高效互动。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三、 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其他方面

1. 教无定法,明确本质。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重难点,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同时教师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引导,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分步实施,注重实践。

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活动都要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技能,理解知识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重视课后作业的科学设置强化目的性和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的参与和落实。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既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以上是我个人对王老师本节示范课课后的思考,个别观点也与名师工作室内的成员做了些交流,同时我也认识到,我们大美一中数学组学科教研的务实精神和育人功能,相信数学组内的老师们都会进步,也相信更多的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有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专家指正。

Copyright © 2016 东营市第一中学齐鲁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092号-1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或以上 , 1024×768分辨率以上游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山东卓智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