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高考,高效备考”一轮复习展评课听课总结
石晓玮
近期,级部里举行了“深研高考,高效备考”一轮复习展评课活动,讲课的老师们精心备课,全力以赴,听课的老师们研读全程参与,积极学习,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胡艳芬老师的《三角函数的最值》复习课和苏清军老师的试卷讲评课,给我感触颇深。
胡艳芬老师的课,从课本题根出发,结合高考真题,完美的诠释了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得数学解题方法,充分体现了转化和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苏清军老师的课着眼于普通版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了正方体的截面问题,并及时给出相应试题的弥补练习,讲解精炼、重点突出,堪称完美。
通过本次听课我感受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优秀的成绩绝不仅仅是由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而定,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
在平常的教学实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平时数学学得很好的学生到了正式的考试中总是不能得到高分,分析其试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部分学生对解答题该如何作答没有很好地认识,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必须写,什么没必要写,这些问题就制约了学生的分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条理性和层次性的规范和要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课堂练习的规范性,抓习题课及复习课的针对性,抓课后作业的解题指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解题能力,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改善。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地方,上课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在课堂上有不少同学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掌握不了学习的主动权,对题目中的算理、方法、技巧等都没听出实质性的东西,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教师在课堂上所剖析的概念、重点、难点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必做的课后作业的同时,应当尽力去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去给自己补充能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对一个问题的阐述、是否能够包容或者是否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和别人研讨、交流,以达到用有限的时间累积无穷的能量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渠道,拥有好的渠道,学习便可畅通无阻,不断前进。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累积经验和方法,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尽自己所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