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刘健
一、明确课标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教材的变化,教师应充分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深入研究,明确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联系,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明确原有教材体系中增删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新课标下的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形成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解决情境问题的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共情式需求的分析、创造性问题的设计,改进新课标下以大概念为出发点,以多维指向为切入点,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点,提炼高中数学概念的认知和实践,落实真实课堂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和整改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结合新教材各个环节的变化,关于新课标变化的材料解读和讲解,通过教研和学习,我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真实任务,根据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结合教学设计的问题情境、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寻求最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二、明确评价要求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对高考评价体系要有新的、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新高考评价体系中所体现的一核四层四翼都在新课标中有具体的体现,都在新教材中有具体的展现。我们的教学要把握好“度”,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过程应围绕驱动性问题,学思并行,把原有的固定思维进行迁移发散,优化课程标准下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明确章节核心知识,完成整体驱动任务的落实,培养学生持续的实践探究习惯,完成有效的全程评价。通过新课程标准引领、调整,完成教学形式,真正实践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教学的方式正在以灵动的过程促进着学生完整地成长。我们的教学目标也逐渐变得更加宏观和高端,立德树人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具体学科学习上体验教学的整体意义。我们每一节课的任务目标,尤其是数学概念的学习也应克服以练代学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培养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对相关模块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感受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驱动学生更为主动和自然地进行主动输入性学习,加强对新情境问题的综合建模,通过对创新性问题的考察,整合数据、输出信息,强化知识的应用,在教学目标上要有宏观设计,在教学中更应有微观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深度锻炼。
四、明确教研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过程,各种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明确了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需要适当地创建教学情境。任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存在不足,提升教学技能就需要学科教研,在各种学科教研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的学术氛围,教师之间的教法也会有所加强,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标的深入理解也是一种相互借鉴,教研提升了教师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学科教学素养,进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新高考评价体系下,我们面临的教育教学挑战性的转变还有很多,在日常教学中受到实践、评价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存在,但是我们只要继续深入研究课标、评价体系,我们教学的结构性变化也会更科学更高效,也更有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