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伟名师工作室

学科资源

首页> 学科资源

叙事学视角下高屮小说的教与考(下)

发布时间:2022-03-03 点击量:3644

4.叙述节奏

叙述节奏是领悟作者创作技巧的重要突破口。叙述节奏分为情感节奏和情节节奏。人物的情感让作品张弛有力,形成作品的节奏。此外,情节发展的速度也可以影响小说的叙述节奏,增加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可以使小说超越文化、种族,使作者与读者达到一种共鸣。此外,情感还具备构成文章结构的功能。在《山羊兹拉特》中,全家人对山羊的情感由第一阶段卖山羊时的不舍,到第二阶段风雪天气的相依为命,再到第三阶段成为一家——感情的流向是先从人流向动物,再由动物流向人,再到人与动物情感的双向流动,构成文章的情感变化和文章的节奏。山羊“哗嘩”的声音使得文章的情 感克制而令人感动。

除了情感,叙述节奏更多体现在情节的处理上。按照情节处理方式,叙述节奏可分为五种形式:场景、省略、延缓、停顿和概要。场景是故事的实况叙述,如“我”与祥林嫂关于“魂灵”的对话,《桥边的老人》中“我”与老人在桥边的对话。省略是在叙述中省略实际存在的事件,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省略了贝尔曼画叶子的过程,留下空白增加读者的想象空间。延缓起到一种强调和舒缓节奏的作用,强调的作用如《墙上的斑点》开篇中“我”对于“斑点”的种种联想,而《牲畜林》中则舒缓了原本紧张激烈的节奏。与之类似的一个 手法则是“摇摆”,它是通过制造巧合、偶然和悬念来使剧情波澜起伏,如《清兵卫与葫芦》中教员家访,父亲刚好不在家等剧情,形成了剧情的“摇摆”。停顿是在故事情节或事件不动时,文本中出现的叙述或者评论,如在《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上课被没收葫芦后插入对教员爱好的介绍,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教员和这场冲突。概要是简短精练地交代故事,如介绍故事背景、交代人物的基本信息。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的叙述方式,懂得叙述艺术,可以全面提升其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真题有路:叙事学在小说真题中的考查

叙事学

理论

虚构

叙述

 

叙述者

叙述视角

叙述时序

叙述节奏

 

叙述 主体

叙述者 和作者

叙述者 特征

视角套型

叙稣称

时序

非时序

情感

情节

真题统 计分析

2019年全国

I卷《理水》 (“故事新编”)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 女士》(历史 现实交叉)

2014年全国 卷《古渡头》 (叙述者及好 处)

 

 

2015年浙江卷 《捡烂纸的老头》 (旁观者视角:限 知内视角)

2019年浙江卷 《呼兰河传》

2014年全国I

《古渡头》

2011年浙江卷 《第9车厢》 (第三人称)

2019年浙江卷

《呼兰河传》

2019 浙江卷 《呼兰 河传》

2014 全国I 《古渡头》

2020 浙江卷

《雪》

 

2020年浙江 卷《雪》

2019年浙江卷 《呼兰河传》

2020年全国I 卷《越野滑雪》

2014年全国I 卷《古渡头》

 

通过对十年来(2010—2020)的全国卷和浙 江卷小说阅读分析,笔者发现有7年考査到叙事学知识,而且考査呈现重点突出、分布均衡的特点:小说虚构性有2道题,叙述者角度有1道题, 叙述视角有4道题,叙述方式中以时间命题的有2道题,以节奏命题的有4道题。

有的题目是从一个角度考查,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的题目是综合性问题,而答案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组织。每个题目的答案都离不开知识点的运用,作答这类题目时需要考生有完整的叙事学知识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小说虚构角度命题

从小说虚构角度命题,如2019年全国I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文章,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中问道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在解答这两道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思考角度:“故事”(历史)是叙述的真实的历史背景,有真实的文献和历史作为依据,为作品增加了真实性;“新编”(现实)是运用一定的故事讲述方式如虚构细节、结合现代语境等增加文章的想象力;将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比,在时间维度中审视 “故事”,突破偶然现实,体现精神的当代作用,彰显文章的主旨。

叙述角度命题

1 .叙述者角度命题

这样的角度尚未有单独命题,在一道综合类题目答案中涉及叙述者本身。如2014年全国I卷《古渡头》中可以这样问:“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小说对渡夫故事的叙述主要是从与“我”的对话、“钱”的话题引入等角度展开:渡夫自述经 历,好处是叙事集中不拖沓;在渡夫的叙述中还结合了情景描写,诗意的情景描写让故事哀而不伤。

2.叙述视角命题

(1)视角类型命题

此前的真题对此知识点的考查比较简单,正如2015年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这道题问法简单,回答时学生只需考量视角的艺术即可。虚拟的旁观者是一种限知内视角,以旁观者的视角便于展示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态度,也和读者的身份一致,方便把读者引入情境,使故事更加真实。

2)叙事人称命题

此题的考査方式也比较直接,2011年浙江卷 《第9车厢》的第13题:“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这道题考查的是叙述人称和效果,是叙事中比较典型的考查方式,难度系数不高。故事开篇采取第一人称,故事主体采取的是第三人称;好处便是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3.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角度命题

通常,巧妙的节奏设置会形成好的小说结构。这部分有两道命题涉及叙述节奏,2015年浙江卷 《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这是一道考查场景、结构、描写方式综合运用的试题。开头与结尾的用笔繁与简构成对比;开篇对于场景的实况描写,营造出浓浓的市井氛围,为“老头”出场做了铺垫;结尾处对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故事情节的略写,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想象空间;一繁一简,文章节奏有缓有急,引人入胜。

2020年全国卷和浙江卷以情节这个知识点 来命题。全国卷《越野滑雪》中通过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导入,考查情节的繁简处理及其艺术效 果。“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岀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这道题考查的是情节的繁与简、露与藏之间的艺术。小说露出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以及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的内容,尤其是两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发读者的思考。

2020年浙江卷《雪》:“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该题涉及情节上的前后照应、景物的前后照应:营造似曾相识的场景,结构上互相呼应;利用书信的方式来加快小说叙述节奏,也使男女主人公的距离迅速拉近,情节的变化带来情感的变化。

(三)综合考査

全面考査的题目有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第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这道题综合考査了考生赏析小说叙事技巧的能力,从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叙述节奏的角度进行赏析,可使答案更为丰富、完整:(1)叙述人称方面,使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2)叙述视角方面,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 趣、温暖美好的一面;(3)叙述时间方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4)叙述节奏方面,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四、“教考合一”方有味

叙事学视角为高中小说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为学生解读文本指出了新的角度,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叙事学视角可作为传统小说教学的重要补充。如果从传统的三要素角度来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我们则看不到贝尔曼画叶子,而加入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的概念,我们可以补充出来被省略掉的贝尔曼画叶子的部分,省略部分是故事的悬念设置处,也是展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欧•亨利笔法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学习和备考时应该掌握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叙述视角、叙述者和小说虚构是近年的高频考点,考査难度不大,未来的叙事学考查将会更多涉及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难度上将有所增加,以便全面考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考生需要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敏感度,在答题时能更准确地感受小说的叙事艺术并与相关知识进行结合。

将叙事学和小说理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小说理解图式,可以提高考生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让考生逐渐在小说解读中处于主导地位。未来叙事学不仅会进入考试,更会成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实验的基础。

Copyright © 2016 东营市第一中学齐鲁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092号-1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或以上 , 1024×768分辨率以上游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山东卓智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