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伟名师工作室

学科资源

首页> 学科资源

《人世间》精彩时评

发布时间:2022-03-21 点击量:3801

人世间精彩时评

《人世间》是由李路执导并担任总制片人,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领衔主演,丁勇岱成泰燊萨日娜宋春丽隋俊波黄小蕾于震王阳白志迪胡连馨吴幸键等主演,张凯丽冯雷特邀主演的现实主义剧。该剧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剧以北方城市的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为背景,讲述周家三兄妹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二十世纪60年代末,北方某省会城市光字片区居住着周姓一家,父亲周志刚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长女周蓉追随诗人丈夫远赴贵州乡村,周家只留下小弟周秉昆与周母相依为命。在五十年的岁月里周家人的命运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周秉义大学毕业后从政,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经历仕途沉浮;周蓉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却情路坎坷。周秉昆与美丽又不幸的女子郑娟相濡以沫,经历下岗的阵痛和下海的挑战,在平凡的岁月里扶持邻里亲友共同前进。一家人在完成各自人生使命的同时,也书写了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

精彩时评文:

用力生活便是不辜负这人世间

 来源:苏州新闻网 

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最高票获奖作品,近期,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人世间》描摹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呈现出普通中国人的坚强、善良以及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1,是一部适合全家一起看的年代剧。

提到梁晓声我们都不陌生,他的知青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曾影响了一代人;到了《人世间》,他意在拓展成书写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史。在进行长跨度的历史叙事时,《人世间》又牢牢把握住人民史观,反映出人民群众怎样改变国家面貌、创造新的历史,写出了历史演进的真实逻辑,堪称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作如是解。《人世间》无疑是一部恢宏深沉的平民史诗,它不偏不倚,着力的是历史进程中卑微、渺小的一面。作者始终站在底层平民的角度审视这五十年的历史,用低沉喑哑的小调、温情细腻的笔墨,聚焦普通百姓在各个历史时期所遭遇的种种变故。梁晓声写平民的痛苦与悲哀,也写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同时也不掩盖他们的劣根性、市侩气,这一切如经纬线一般,把所有人的生活编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毕活鲜跳、有情有义的“人世间”。

可以说,在影视语言上,《人世间》超越了原著,演绎出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历史流淌。正如剧版《人世间》在宣传海报上所书:“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正是让观众看到了苦难与奋斗的力量,更看到了一些小人物身上即便命途多舛依然选择善良的闪光之处。近年来,越来越多由严肃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受到观众欢迎。由严肃文学改编的《经山历海》《我是余欢水》等剧均有亮眼表现;莫言的《丰乳肥臀》、路遥的《人生》、王蒙的《这边风景》、金宇澄的《繁花》等也即将与观众见面。以《人世间》为代表,价值观念和审美旨趣俱佳的严肃文学影视化作品,或将书写影视创作的新格局。

“不是所有人生都要‘开挂’,重要的是用力生活,爱自己也爱他人。”导演谈及创作初衷时这样表示。从《人世间》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但是这些不平凡国事都是通过一些平凡家事呈现在观众面前,在“锅碗瓢盆交响曲”的真实生活中还原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的确,用平凡去见证不平凡,心中揣着光芒,体验生命需要我们去经历的一切疾苦或甜蜜,便是不辜负这“人世间”。

 

年代剧《人世间》凭什么大获好评?

来源:红网

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作家梁晓声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作品,由导演李路执导,以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在时代变迁中发生的故事为核心,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面貌和人们在社会浪潮中所作出的选择。自播出以来,《人世间》收视率突破央视五年收视纪录,酷云直播关注度更是直接破3,远远超出同时段播放的节目。

这部年代剧中富有年代感的各种物件,例如砖房、土炕、土灶等等,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那个年代东北的地方特色。在服化道方面,《人世间》轻松便能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当然,一部好作品的核心在于观点表达,梁晓声借由角色之口说出自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道尽了人情冷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其深刻又朴素的内核,那就是。这不仅是男女之爱,更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前辈对后辈的关爱。 

男女之爱中,周蓉作为一个女孩,本可以不用下乡当知青,安稳平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然而。她与诗人冯化成相恋,毅然决然地背着家人前往贵州山区,与冯化成结婚生子,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冯化成。周蓉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她浪漫而又富有激情,不愿意为了世俗而低头。从北大毕业后,为了弥补对父母的亏欠,她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而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她不愿意向一些人们都默认的社会规则低头,哪怕会为此损害自己的利益,这正是独属于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问题是,当青春逝去,爱意消散,生活只剩下了一地鸡毛后,周蓉又该如何自处呢?爱情的死亡令人惋惜,但《人世间》并不遮掩婚姻的琐碎,正是男女之爱中真实的欢快与痛楚,更让人记忆深刻。 

老三周秉昆,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最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普通人。面对工作的坎坷与生活的苦难,周秉昆无疑是善良的。在条件都很窘迫的情况下,他还愿意资助郑娟一家,替她撑起一片天。他没有那么大的梦想,只想照顾好小家和父母朋友。他虽然是三个孩子中最没出息的,却也是最孝顺的。生活对于一个善良努力的人从不眷顾,生活是很吝啬的,它只愿意给予人们一点点短暂的甜,苦难才是生活的底色。秉昆好不容易奋斗买了自己的房子,却被无情收回,不得不搬回破旧的光字片,由奢入俭难,还要顾及家里老人与孩子的心情。后来更是在与骆世宾的争斗中造成对方身亡,坐牢15年。可以说,作为社会底层的周秉昆一生再苦不过了。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后,他却仍然选择积极坚强地面对生活,与家人朋友相携走过一生。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世间总有风凉,凉风里包裹着人性的温暖和生活的烟火。因为那些甜与暖,这人世间就是值得的。或许是因为传递了这份人性之爱,年代剧《人世间》才如此大受好评吧。

 

梁晓声《人世间》:百姓生活的时代书写

(来源:文艺报)

《人世间》形象而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近50年中国的百姓生活和时代发展。这对于今天的人们回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有着弥足珍贵的认知和审美功效。

《人世间》体现了作者驾驭生活的非凡能力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深厚功力。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善良、正直、担当和诚信。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身陷困境,也要互助互帮,自立自强。可以说,《人世间》是梁晓声“好人文化”的形象表述。

《人世间》是梁晓声新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120余万字的作品,历经数年倾心打造,可以看作是梁晓声对自己创作和思考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我们知道,作家梁晓声是因表现知青生活而知名的。他早年的中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作,仍让我们记忆犹新。他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也主要描写知青和后知青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创作逐步涉及到对非知青人群的文学表现。在当代文坛上,梁晓声是一位有着鲜明文学个性和思想力度的作家。

《人世间》与梁晓声以往的创作和思考,既有精神上的关联,又有格局上的扩展。它突出体现在,《人世间》提供了一个新的写作视野。在《人世间》这部作品中,梁晓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不再指向某个单一的社会阶层和某一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重在展现人世间的社会生活情形。在这里,梁晓声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原点。他从自己熟悉的城市贫民区的底层生活写起,然后一步一步发散到社会的其他阶层和人群,写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写人与人之间的纠缠,写人生的悲欢离合,写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从而勾画出一幅错落有致的世间百姓群像图。作品在人世间的大视野下展开,紧紧扣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基本线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社会现实的丰富和生动。可以这样说,《人世间》这部作品,是梁晓声对自己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一次全方位的调动。

梁晓声这一新的写作视野的确立,得助于他多年来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深入思考。我们知道,梁晓声在文学创作之余,还写有大量有关社会现实、思想文化的时评和随笔。尤其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人的人生与人性》等,对社会生活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悉心探究,有效地支撑了他在《人世间》中对各阶层人物的塑造和对多重人物关系的把握,使得他对现实生活的表现能够切中肯綮、鲜活生动。

我们还发现,《人世间》所描写的城市百姓生活,是其他同代作家很难实现的。这是梁晓声所具备的独特生活优势。多年之后,梁晓声才去触碰它,可谓是用心良苦。

正因如此,《人世间》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年代写作”。所谓年代写作,往往被理解为出生于某个年代的作家的写作。《人世间》的写作,恰恰是从年代开始的。《人世间》里的周氏三兄妹,是共和国的第一代人。作品从他们走进社会的上世纪70年代初写起,一直写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时间跨度长达近50年。梁晓声和共和国同龄,他有条件写出这一段感同身受的历史。而这近50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百姓生活由贫困走向富裕,社会文化从贫乏走向多元。当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与每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时,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人间奇景。而这正是《人世间》要向我们集中展示的。

把百姓生活放进近50年的时间长河里去浸润、磨洗,这确实需要胆识和勇气。而百姓生活作为现实生活的基础和根本,也最能印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于是,在《人世间》里,我们看到,这近50年里出现过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动向和重要社会现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对《人世间》中的各类人物,都发生过深刻的人生影响。于是,在作者构建的人世间的生活场景里,我们读到了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奋斗,读到了婚姻、家庭的维系与经营,读到了家族的衰败与延续,读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读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亲疏远近,读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我们在《人世间》里,还读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读到了平民百姓向往更好生活的人生努力,读到了读书影响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提示,以及作者对人间世事的忧思和感怀。

《人世间》形象而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近50年中国的百姓生活和时代发展。这对于今天的人们回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有着弥足珍贵的认知和审美功效。这是年代写作的必然意义,更是《人世间》的价值所在。

我们看到,《人世间》体现了作者驾驭生活的非凡能力。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没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伏。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平实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百姓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不能不说,这是一次有着相当难度的写作。写作的难度,更在于对我们耳熟能详、如影随形的诸多社会事件和生活现象,做出有分寸的把握和有边界的掌控。在《人世间》里,作者体现出了表现现实生活的深厚功力。梁晓声所具备的驾驭能力,在于他对这个时代充满感情,在于他立足民间,感同身受,更在于他始终坚持着对人性正能量的高扬和张举。“文学应该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正是从这样质朴平实的文学理念出发,他去正视笔下的人人事事,写好笔下的人人事事。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善良、正直、担当和诚信。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身陷困境,也要互助互帮,自立自强。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努力做一个好人。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可以说,《人世间》是梁晓声“好人文化”的形象表述。

同时,在《人世间》里,作者倾注了自己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真切关怀。在时代大潮中,对每个人来说,追求更好的生活,都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追求的方式和手段、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又往往决定了他们人生努力的价值优劣。平民百姓如何改变人生和命运,生活向往如何得到有效实现,这是作者尤为关切的。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人世间》体现出了深厚宽广的忧患和悲悯。这是梁晓声的人间情怀,也是他写出《人世间》的内在动因。

《人世间》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堪称一部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Copyright © 2016 东营市第一中学齐鲁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092号-1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或以上 , 1024×768分辨率以上游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山东卓智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