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文本定位】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以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也应该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去做大量无效的分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经过一、二两册必修课本中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此时已经形成了比较正确而且系统的学习方法,也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古文的习惯,文言文知识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因此,学习《师说》时存在的阅读障碍不是太大。针对学情实际,执教本文时,我尽量注意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让学生特别注意结合课文注释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特别是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并帮助学生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让他们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的运用规律。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相师”的陋习,抨击了那些自恃门第高贵而不肯从师学习的士大夫阶层。为了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有理有据才行。作者在开头就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使用多种论证方法,结构严谨,行文流畅,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在新教材中,《师说》是课内自读课文。与本课相应的单元教学要求是:阅读时要多琢磨这些议论性散文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针对这一要求,执教本文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努力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体会其说理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人教版教材将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并且处理成自读课文。
【设计理念】
【目标定位】
开风气之先的战斗檄文
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教学环节】
(四)讨论交流
[知识备答]
(五)研读课文,把握结构和语言特点
(六)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七)课外拓展,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韩愈的论说文《讳辩》,翻译本文,列出本文结构提纲,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试着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
讳 辩
韩 愈
【教后反思】
【名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