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伟名师工作室

学者风采

首页> 学者风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发布时间:2021-11-25 点击量:3140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黄小灵,200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写作与文学接受。东营市一中语文老师,擅长阅读与写作。连续多年获得“模范班主任”“最使家长放心的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获市三等功、嘉奖等荣誉,曾经连续五年带毕业班,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

黄老师的学生曾为他写下:“春风十里不如你”。工作十多年来,这位麦田的守望者,任凭外界喧嚣浮躁,他始终宁静致远,不气不馁,不骄不躁,如春风般温柔地对待着生活,对待着他人,对待着这个世界,静守着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

润物于无声 真真切切育灵魂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育人有形,润物无声,与学生们的日常相处,黄老师崇尚欢愉和轻松的优雅,竭尽全力的从容。

作为老师,学生在他眼里首先个孩子,其次是人,最后才是一名学生。因为是孩子,所以要学会宽容与赏识;因为是人,所以要学会尊重与平等;因为是学生,所以要懂得要求严、标准高。

身为班主任,黄老师更注重孩子们的精神发育与心灵成长。每一个节日,都出其不意的搞点仪式感,让紧张的高中生活变得有些小趣味。把所有孩子们的名字串起来,让他们在后面赋予自己的内涵,以奋斗的名义起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中有沧海桑田,嘴上沉默不言。但一点点青春的小秘密,也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心境。高中阶段,寸时寸金,怎么办?黄老师便借助信笺,敞开心扉地书写,力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情起伏,保持好平稳的心态,抬升学习的效率。

对于需要特别关爱的孩子,黄老师也毫不吝啬。工作后的第三年,班里有两个特殊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想不上学了。“那怎么行,我帮你们!”黄老师毫不犹豫做出承诺。每月给他们两个人各二百元,当时他的工资一个月还不到三千,除了日常开销,他还得拿出六百元,数字在此时已经不再是冰冷的,它能温暖两个孩子担忧的心,照亮他们的前程。更可贵的是黄老师为了保护两个孩子的自尊心,他就悄悄把钱充到了他们的饭卡里或放到他们的桌洞里,他想得如此周到,做得如此细致。正如鲍鹏山笔下的庄子“他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用自己坚持的那一方美好,带给身边的人温暖和阳光。

这种精神正是源于对工作的热爱,他曾经感着冒、发着烧仍坚持给孩子们上完课;他曾经在考完试第二天下着雪的凌晨四点多去办公室加班批卷;他也曾经为了在周六晚上给快自主招生考试的孩子指导而不能和自己女儿过三岁的生日……

专注而执着 兢兢业业教学问

工作伊始,为了精准把握学情,讲好高中语文的切入点,黄老师虚心向各位老教师请教。自己征订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通讯》(高中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报等教学资料,如饥似渴地研读摘抄,在不断摸索中成长。孩子们都说,听黄老师的课就像是潺潺流水,又像风轻轻吹过湖畔,总让人心旷神怡,有所得,有所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凭着这股求知的韧劲,黄老师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德育报》《创新作文》《求是》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成绩好必须得下苦功夫,这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黄老师在教学领域亦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带的班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语文的平均分比兄弟班级高出一大截,他在其中付出了多少,也许只能是甘苦自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此句是最好的写照。

宁静以致远 勤勤恳恳启思考

教一轮高三下来,精深研究高考语文的动向,黄老师发现学生们在作文审题和素材积累上存在盲区。当今市面上的相关资料鱼龙混杂,如何更有效的指导语文的写作?黄老师多方研读,决定自己给学生们整理归纳作文素材。夜深人静时,他一字一句地将所思所感输入电脑。键盘上敲打的每一个字,是黄老师不忘初心的坚持,是赤子之心的热忱,是不为世俗圆滑油腻而丢失的伊甸园。

 

黄老师的同事赵林曾经有感触地写下:“他的研究方向是文艺理论,能在中文系选择此专业,非有异于常人之志不可,此专业抽象枯燥,选择了它,那就意味着选择了与寂寞为伴,那就必须脚踏实地。大师是真耐得住寂寞,如今的他也能在办公室读一下午书,不发一声;大师是脚踏实地之人,每每读书,他都会在书上做批注,在本子上记笔记,每读完一本书,他都会写一点读书感悟。近期他刚刚读完《渴望生活—梵高传》,一个下午的时间,一篇5000字的读书随笔应运而生。他的高效阅读和高产让我难以望其项背。”

音乐人李健说:“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二不至于狂妄。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越会意识到自己的匮乏。”黄老师读书不断、笔耕不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先后写出52万字的人物素材文稿。

黄河之道,东流入海。生于斯长于斯,黄老师多像那黄河故道两旁连绵不尽的柽柳,虽不能高耸入云天,却能防风固沙,改造盐碱;随风摇摆的枝条看似细柔,然而却是柔韧耐磨,坚实实用。一排排的柽柳组成了一道道围栏,就如那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好孩子们的心灵,守望着他们奔赴前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脚踏实地的黄老师将不负韶华,用更广博深厚的知识,给思想以沃土,予生命以给养,借逝水流年般的清澈与无暇,去照亮一批批学子,助力他们更加璀璨辉煌。

 

Copyright © 2016 东营市第一中学齐鲁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092号-1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或以上 , 1024×768分辨率以上游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山东卓智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