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值周总结 (07.10.26~11.4) 本周总体秩序良好,同学们的学习劲头足,状态好,早操、课间操效果明显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在: 高一:卫生习惯较差,乱扔乱倒垃圾,物品摆放乱,卫生维护意识差;休息前的准备拖拉,进入状态慢;休息期间个别宿舍秩序不安静;东院、南院学生上课、放学、就餐来往路上说话声音大。 高三:主要是疏散时声音大,不穿校服,不戴学生证。 高二:各方面做的较好,上操质量有待提高,休息时个别宿舍秩序乱。 从扣分情况看,高一12、16、4、3、34扣分较少,37、22、39、38、23扣分较多;高二3、9、14、24、35扣分较少,33、18、40、27、34扣分较多;高三8、3、6、16、26扣分较少,20、30、24、7、33扣分较多。 各班具体情况请查阅德育网,以针对性地抓好整改。 除开以上问题,现根据值周中了解到的情况,就两个问题谈一点儿看法,在此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一、关于时间观念 一是要节约时间,也就是珍惜时间,尽量不浪费时间,把时间用在应该做、必须做、立即做的事情上。比如,午休前和晚休前,相当一部分同学回到宿舍,不是抓紧时间洗刷,做好休息前的准备,而是闲聊、打闹、串宿舍,而当休息铃响,才匆忙洗刷、去洗手间,有些同学因完不成休息前的准备,还会在休息后十几分钟之后洗刷、上厕所,不仅浪费了休息前的准备时间,还人为缩短了睡眠时间,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实在是得不偿失。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校园生活当中也会经常发现。说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旅客甲,站在站台上望着远去的列车哈哈大笑,旁边的旅客乙不解其故,就问甲为什么而笑,甲说:我把售票员给耍了,我买了车票,但我没上车,哈哈……看了这个笑话,笑过旅客甲的愚蠢可笑之后,我们不仅会联想到我们当中也有很多同学,交了学费,购买了三年的高中学习时间,这也是他们一生中最具活力的三年,可他们却不知道怜惜家长的血汗钱,不懂得能珍惜比金钱更珍贵的宝贵青春,他们不听家长的劝告,不听老师的教诲,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完全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还自以为耍了这个涮了那个,其实他们同上边笑话里的旅客甲又有什么两样呢? 二是要合理利用时间,也就是说对时间的利用要有计划性,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如怎样利用好象课间几分钟这样的零碎时间、怎样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怎样利用好自习等等。建议,象练字、短文阅读(包括教材和课外读物)这样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就可以利用课间或睡前几分钟,一、二分钟就可以练好几个字,读几十甚至百十个字,假设利用好了,坚持下来,收获肯定不小。饭前饭后的时间较长一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处理作业,而自习课时间一般秩序安静,而且有老师辅导,可以安排预习、复习、作业以及解决疑难问题。 三是延长学习时间,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现在,高一到高三整个的学习气氛很浓厚,有些同学感觉时间不够用由住宿改成走读,有的住宿同学在午休、晚休时间在被窝里、洗手间内挑灯苦读,这种学习的精神可嘉。但是也应考虑为此付出的成本,如视力减退、睡眠不足、体质下降、上课精力不集中等等,这些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反过来会更严重地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是否在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之外再延长学习时间,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如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等等。 二、关于学习的观念 学习应该考虑知识量的积累、学习方法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学习的效率诸方面。 关于知识量的积累:应该包括课程安排的所有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还有一个人生存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般性、基础性知识。所以,学习应抓住现有的课程知识这个重点,同时还要广泛涉猎有价值的课外读物。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同学过早地给自己定位为文、理科;有的同学对于基本能力学科不重视,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同学对于自己喜欢的科目、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就愿意学,付出的时间也多,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就不愿意学,甚至放弃;有些同学喜欢读课外书,但多是言情、武侠、网络游戏或者小说等等。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搞清楚,一是知识是相通的,所谓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对于所有科目都应该重视;二是要考虑我们的付出要放在那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能让言情、武侠、网络游戏或者小说这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遮蔽我们的视线、充斥我们的大脑,消耗我们的时间。 关于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老师、家长、同学肯定给大家讲了不少,预习、听课、质疑、训练、复习等等,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建议,在学习中,更应该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勤于总结。 善于观察一方面指观察学科知识现象、自然与社会现象,这样有利于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增加知识量,同时还能增强敏锐性;另一方面指观察别人是如何学、如何做的,这样会给自己一个榜样、一个目标,同时还能学会一些方法和技能。 学会思考,非常重要。我们有些同学只知道读书、只知道做题,读的书不少、做的题很多,但为什么读这些书、为什么做这些题,却不知道。这就是不会思考。在学习上,会思考,首先表现在要思考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知识间的联系,知识中蕴涵的规律和方法,知识、规律、方法运用的条件和范围,以及在习得的知识、方法、规律运用中产生的新知识、新规律、新方法。会思考,还应该表现在做一件事情,要考虑为什么去做,如何去做,不同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的结果,怎样做最好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会思考应该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勤于总结,就是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可以是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等,经常回过头来看一看,我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学到了哪些方法,运用的怎样?这一段时间有哪些进步?有什么不足,如何去弥补和提高。勤于总结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时刻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水平和层次上,而且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养成勤于总结的好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甚至将来的发展一定大有裨益。 关于学习的效率,一是在单位时间内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二是读的这些书、做的这些题对个人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什么帮助?有多大的帮助?这又回到了上面说的问题,不再多说。 关于学习,同学们还应树立永不言弃的精神。很多同学(包括高一)感到学习基础差、对高中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甚至一次章节性考试成绩下降一点点,就灰心丧气,甚至放弃学习的念头,这种思想要不得。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产生绝望的人。要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勤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最薄弱的地方学起,坚持不懈,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学们,现在的季节正是学习的大好时节,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学习观念,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分秒必争,多学习,多思考,让每一分钟都过的有意义,有价值,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