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一

班主任工作

首页> 隐藏栏目> 班主任工作

关于学习“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6-14 点击量:2378

关于学习“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的通知

各班主任:

    最近,东营日报“东营时评”栏目刊发了蔡文龙记者的“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的文章,请组织本班学生认真学习,教育学生并通过学生教育家长,促进我市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管处

                                                                   2012.6.14

附: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东营日报记者 蔡文龙

  当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当看到有人攀折花木,当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面对某些人的这类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你去劝阻或有心劝阻了吗?当这些坏习惯集中曝光,强烈刺激眼球时,我们是感到习以为常,还是深恶痛绝?

  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一样。那些不文明的习惯同样具有很强的惯性,单纯依靠个人自觉,已经无济于事,不文明习惯的破除,需要一种更强大的正面力量的介入。

  这种力量,无疑就是积极正面的社会风气,一种更为强大的文明习惯。当文明成为一种社会习惯,那些不文明的现象就如同曝晒在烈日下的霉菌,渐次减少直至消失。时下,我市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导文明之风,树立文明形象,是社会大势,是人心所向,更是我们抓住机遇,大力培育社会文明,形成文明习惯的大好时机。

  文明习惯的养成,从人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绝不是泛泛之言。一个国家的稳定,需要无数家庭的稳定做支撑。同样,一个社会的文明,需要无数个人的文明做保障,集腋成裘,依靠无数个人的文明作为,才能绘就广阔壮美的社会文明画卷。

  不可否认,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们由于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同,反映到文明程度上也会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需要个人的良好修养,更需要一种强大的约束力量。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以“规则、制度、处罚”等绳缚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行为惯性。

  譬如,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等公共场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如此。我抽烟了,随地吐痰了,闯红灯了,怎么办?谁来制定和执行有关规则、制度、处罚等硬性措施,无疑应该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谁在公共场所抽烟,执法人员就依法给予重罚,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绝少看到在公共场所抽烟者,这就是制度的威慑力使然。

  制度的威慑力,更明显地体现在交通信号灯上,那些有摄像头的信号灯,除非驾驶员犯迷糊才会去闯,而面对那些没有摄像头,或是失去效能的红绿灯,闯红灯、不减速者大有人在。如何破除掉这些不文明行为,如何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尤为关键!

  说到底,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个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