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信 塑造健全身心
发布时间:2006-04-24 点击量:2231
培养学生自信 塑造健全身心
刘文星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充满挑战的竞争日趋剧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两者的累加效应: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则愈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就人才的素质来看,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健全的人格。因此,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参加教育教学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在教学中积极去发现那些有自卑心理的
学生,并对他们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起到了一些很明显的效果。在这里,我通过个人的观察、思考和体会,总结出几条我认为能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的,带有一定适用性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要从我自身做起,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我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实习的老师送给我们一段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朋友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里,而且去热爱学生,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去关注他们,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学生更加的自信。我要求自己经常在课堂上微笑,多接近他们,多与他们谈话,使学生与我没有隔阂。在班级里面,我几乎与每一个学生都有过一次以上的谈话,通过谈话使师生加强沟通,使他们知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这样就让他们无形中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不再自卑,而是感到学习的强烈的动力,更增加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只有使自己和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才能从内心里面尊重、信任他们,也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喜欢学习,增强学习的热情,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入学到现在,我都坚持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内心里的想法,和他们谈对学习及高中生活的看法,及时给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错误的认识,每一个同学我都认真的谈过几次话,通过谈话我不仅对学生的想法有了很深的认识,而且也加强了我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从内心里知道老师是尊重他们、热爱他们的,让他们在高中生活中不会形成做错事情就觉得自己不行,一学不好就觉得自己很没用的
自卑心态,培养他们的自信。
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在学习中学生有的时候想问题思路不清晰就容易走弯路,这个时候他们会经常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且是与题目无关的。这个时候如果觉得他们傻、笨是很不明智的,而应该首先肯定他们善于思考问题,继而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向上思考问题。如果在教学中对他们提的问题不予理睬或只是很简单的回答并且批评他们发现的不是问题,往往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认为自己是很不聪明的,从而形成自卑心理。在教学中对那些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首先我对他的思路进行纠正,然后肯定他们知识运用正确得当的一面,这样既对知识有偏差的一面做除了纠正,又肯定了他们掌握较好的一方面,不会让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而形成自卑。例如在教学中多用表扬的话语,特别是对那些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更要注意去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使他们在学习中失去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学习上形成阴暗面,从而失去了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信心。
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对于教师都要确立起这样一种教育信念:完全一无是处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那些自卑的孩子身上,肯定有着尚未被发现的优点和长处,有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很难发现,如果有一个人给他指出,一定会使学生找到自信。就象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觉得,这话用在教育上也是十分恰当的。我们班级有个学生叫张晓海,非常的瘦弱,父母给予他很大的希望,虽然家是海河小区的但是仍然让他住校,希望借集体生活来锻炼他。虽然他很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因此他感到很自卑。一进教室就坐在自己的课桌前,低着头,不敢与同学说话,甚至都不敢抬头;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走路的时候都沿着墙跟走,但我发现他经常自己将宿舍里面的暖瓶的水打满,而且经常帮着同学干卫生,而且他的作文写的也很不错。为此我找他谈话,表扬他乐于助人的好品德,鼓励他继续将自己的作文写好,并和他一块探讨学习的方法问题,帮助他分析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并且我在班会中表扬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他自己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变的活泼了很多,也很乐于和同学交往了,学习成绩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多的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找到自信,增强学习的热情。
表扬和鼓励要着重针对学生的自尊感进行。表扬和鼓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多表扬少批评”也是许多教师都熟知的一条教育原则。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这一点可以在许多成绩进步的学生身上得到体现。但我们还必须看到,表扬也具有两重性,并非一切形式的表扬都值得提倡。在“应试教育”下,表扬手段运用得并不少,但多半都是围绕着考试、分数,能否升学以及教师眼中的少数“好学生”在转。这种以“应试教育”下流行的“成功”观念为评价标准的表扬,从学生身上引发出来的,往往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个人强烈的好胜心的体现,什么事情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所以当他们在努力学习而取得了一个不是很好的成绩之后,总感到强烈的自卑而不去从平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上找原因,单纯的以为是自己笨,从而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所以,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就一定要把表扬和鼓励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自尊感上,让它真正成为推动学生自已提高素质的“建设性力量”。例如,我们班级里面有个走读的同学叫王绍康迟到了几次,我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我发现他自己在手上写了“不要迟到”这几个字,我就对他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你虽然迟到了,但是你自己觉得迟到对自己和班级都不好,所以你写在手上提醒自己,你时刻想着以班级荣誉为重,说明你是一个有很强的班级荣誉感的学生,迟到了不要紧,只要以后注意改正了才是最好的表现。”我的鼓励消除了这名学生的尴尬和不安,使他很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成了课堂上最踊跃的发言者。学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形成,所以经常会违反纪律,所以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既要帮助他认识错误,但又小心地维护他们的自尊。过分的批评往往使他们认为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个坏学生,使他们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之后就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所以要善于从消极处发现学生进取心,使他们在犯了错误之能及时的认识到,而不是形成思想的负担,做什么事情总想着自己的错误,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增加班干部组成人数,建立“班长值日制”。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那些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学生”往往占据了舞台,而那些所谓“差学生”似乎只有当观众的份儿,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机会也就多,能力也就越强;能力弱的学生机会似乎没有,因此他们对各种活动往往报以冷眼旁观。为了增强他们的信心,我注意给他们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能行。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我既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又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以此提高他们的主人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在学生入学不久,我班建立了“值日班长制”。每日两名同学做值日班长,每一位值日的同学都要制定自己一天的管理目标,处理一天内的大事小事,特别要督促同学的卫生、纪律的遵守,定期在班里进行总结,在班级中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值日班长制”的建立,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极具挑战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管理中品尝到了苦衷与乐趣,最重要的是他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增进了自信心。
尽可能让学生对切身问题自己作出选择。
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选择,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重大决定都是由他人代替作出的,自信心就很难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扎根。所以,只要孩子自己的选择真有一定道理,即使与教师、家长的想法有所不同,也应当尽可能地予以尊重和支持。我想再举一件班级里的小事,班里有一个女同学与宿舍的其他的同学闹矛盾,与同学的关系有点僵持,她就找我说心情不好,情绪很低落,学习学不下去,要求调宿舍,我就和她谈同学之间的矛盾的处理,并和她讲如何来化解矛盾,我说如果你调到别的宿舍去,矛盾会越来越深,做为同学要相处很长的时间,如果你不调宿舍并且主动去找一些方法来解决你们之间的误会,我想矛盾会很快的化解,你可以找同学来谈心并且多做一点自我批评,你可以自己想一想,如果真的想调的话老师也可以给你调。她回去过了几天又来找我说,宿舍不用调了,而且她和同学的矛盾也很快解决了。让学生自己学着去选择,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来解决问题不仅使他们对问题有很好的看法还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自信。
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生往往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老师过高的期望中显得非常的脆弱,经历一次挫折就要承担巨大的压力,从而丧失自信,所以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从而形成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