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各位领导、老师: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话题。班主任是一项十分琐碎,但同时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着上传下达的角色,班级工作的好坏不仅仅体现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关乎到一个班集体培养、几十名学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声誉,责任不可谓不重。下面,我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班主任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避免孤军奋战。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如果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人,难免会捉襟见肘,出现纰漏。因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当好牵头人,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学单元教师会,在会上分析、汇总学生的日常表现、薄弱学科,研究下一步教学的重点,统一班级管理的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各科老师充分了解班级现状,摸透学生的心理,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日常表现,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团队的力量,真正实现了无缝隙管理。两年坚持下来,不论是德育还是智育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力求公平、公正。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刚刚接手一个新的班集体,学生会观察你的一言一行,甚至在背后悄悄的议论你。因而,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你、信赖你,我想更为关键的是能不能在处理问题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高中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对教师的教育不再是听而不问、信而不疑,全盘接受,而往往会根据自己评价标准独立进行判断,因而教师的管理是否“公平、公正”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你的工作所持的态度。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但自控能力较差。我刚刚接手09级2班时,班级的自习秩序不好,其中一位姓李的同学多次找到我,反应教室后面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上课说话,干扰了他的学习。通过多次观察,反复了解情况,我发现班级自习秩序差的原因确实与后面部分同学有关,但同时也与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上课讨论问题有关,这部分同学往往是以讨论问题开始,以说笑结束,其中就包括向我反应问题的那位同学。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班会上我明确指出了自习秩序差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成绩差的学生造成的,同时也与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关,同时侧重批评了部分以讨论问题为借口聊天的同学。在这次班会过后,班级秩序明显好转。
三、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定目标、树信心、搭舞台、提形象、上高度”。我所教的班级是一个平行班级,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很多同学感觉考学无望,因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正是因为在学习上漫无目的,所以很多学生会将精力更多地转向学习之外的一些事情,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管理班级秩序的时候,我会同时明确相关任务。比如课间我要求学生保持安静的同时会明确要求学生整理上课要用的书籍、资料,做好学习准备。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因无所事事而说笑、聚集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持管理的持续性,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根据个人意愿找到适合他们的升学途径,帮助他们明确了目标,树立了信心,并做好规划。一年下来,我们班的学生很好地完成了高考前的分流,很多同学选择音乐、美术、体育、文管等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重获了学习的动力;同时结合学生自尊心强,重视个人形象,观注他人对自己评价的特点,我经常有意识的提供平台,让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班级内办“画展”,展示美术生的得意作品,这样做一方面督促了这些同学的专业课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活动帮学生提升了自我形象,将外在的管理要求转变为内在的自我约束,降低了管理的难度,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
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责任意识”。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做好引导。教育是否真实、有效,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我们所秉承的理念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能否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表现到日常行为中。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判断,避免“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我一直强调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明辨是非,确立自己行为的准则。同时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懂得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为自己、家庭负责。通过长期的教育,多数学生自觉改正了错误,告别了不文明的行为,将责任意识转化为了自己的行动的动力,在学习上、生活上都取得了大的进步。
当然在班级管理中还要抓好起始、抓好关键点;搞好班干部队伍建设,严格班委人员的确定、考查,提出明确要求,力争能够以班干部为核心形成班级凝聚力;同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争取多数学生的支持,只有这样,班级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取得理想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个人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韩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