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名师 争创名校 从培养优秀学生开始
郑华松
2010级对优秀学生竞赛、自主招生的培养工作已经结束,攻克高考压轴题的工作正在开展,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工作做一个总结反思,希望对各年级、各学科的培优工作有所帮助。
在正式辅导竞赛前,我就经常下载竞赛试题,保存竞赛资料,2006年到济南还买过几本竞赛书籍,2010年校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图书后,也借了几本。但资料一直在电脑里保存着,竞赛书一直在放着,没有认真整理和学习。正式辅导竞赛后,2011年11月份,我利用到南通学习的机会,针对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到上海买了几本竞赛书。2012年1月份寒假,带领学生到济南培训,空闲时间到济南泉城书店买了几本书。正是这几次机会,为学生选定了两本起着决定作用的书《2012年高中数学联赛备考手册》和《2012年高中数学联赛预测卷》。
1.高一第二学期
在2010级的高一第二学期张书记和张主任多次召开组长会,酝酿开展竞赛辅导工作。4月份我向级部提交了《关于对数学优秀学生培养的思考》。5月份为学生订购了一套《数学竞赛金版教程》,并送给每位教师一套。6月份指导学生自学。7月份,带领学生到北京培训7天。
工作反思:领导的决策很及时,但我们不具备辅导学生的能力,辅导工作并未真正开展。北京培训时,发现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太少,根本听不懂多少内容,培训结束后,也没有组织集中学习。为了开学后正式开展辅导工作,在暑假中,我开始学习竞赛金版教程。
2.高二第一学期
真正的辅导工作是从本学期开始的,我考虑到这项工作难度大,其他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的教学,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难题,怕影响到对年轻教师的考评,我独自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每周的周末都会安排半天按计划辅导学生,在校我主要工作是班级工作、教学组工作和教学工作,竞赛教程的学习我主要是在家里,当班主任多年习惯了早起和晚睡,我主要是利用早起后、晚睡前和周末学习竞赛教程。2011年12月份学校计划开展导学案教学,我向级部提交了《关于实施高效课堂方案的思考》,其中关于优秀生培养工作中有一点是:结合我市“百名博士进东营”行动,引进代数,数论,初等几何专业博士生,完善教师队伍层次,指导优秀生冲击奥赛金牌。在2012年5月份,南京大学博士生刘增凤老师和我校签约。
工作反思:这一学期,辅导工作是开展了,但主要是我讲例题,并且是仅限于就题论题讲明白了,至于深层次的挖掘和提升,根本谈不上。学生回到自己教室里主动学习竞赛教程的基本没有,竞赛教程课后的练习基本不做,学生的主动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
3.高二第二学期
这一学期我增加了学生的集中学习时间,由原来的每周一次改为三次,我自己也感到力不从心,宋春
工作反思:这一学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时间得到保证,但是所做的题目大部分的限于一试水平,二试的题目涉及较少,并且竞赛中解答题没有系统训练。在暑假中,大部分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学习,没有时间学习竞赛,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利用晚上进行竞赛试题练习,由刘增凤指导他们学习。这一段时间,没有处理好自主招生和竞赛的关系,致使学生的训练量较少。
4.高三第一学期
这一学期自主招生辅导和竞赛辅导都紧张的进行。竞赛辅导由刘增凤全面负责,刘增凤老师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国庆节期间带队到济南学习,回来后学生全部停课专心训练《2012年高中数学联赛预测卷》,直至竞赛结束。由我和丁玲玲负责自主招生辅导,重点是高考压轴题的归类辅导和选修4的内容,我负责导数综合题,丁玲玲负责解析几何。期间还集中辅导了保送生张一凡、燕雨帆、刘伯宁的考前辅导工作。春节前由我、魏国修、季海宁带队到潍坊,黄小灵带队到济南参加自主招生辅导,春节后这些学生初四就自觉集中学习,开学后的自主招生辅导由刘增凤全面负责。
工作反思: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确实感到精力有限,忙些琐事,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在竞赛和自招上
由于竞赛和自主招生越来越重要,我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对辅导教师的付出给予丰厚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我校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没有专门的辅导教师,这是一个年轻教师提升自身能力、迅速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的机遇,年轻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勇于承担,为学校的发展建功立业。名校基于名师,名师源于学生,让我们从培养优秀学生开始,打造名师,争创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