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九

用勤谨与爱心,赢得职业幸福

发布时间:2013-05-02 点击量:3500

2013329-31日,我们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中小学细节德育模式创新、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班主任德育培训,获得了宝贵的自我提升机会。两天的时间,我们先后聆听了《德育报》社张国宏等三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其中曾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孙学策老师、何汝玉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诠释了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幸福;张国宏老师则站在现实与理想关系的高度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的追求与目标。返程的路上,我与几位班主任也讨论交流了两天的学习与感触,我们从中更深切地认识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科学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巧”,以及“只要心中有目标,苦也不苦,只要心中没目标,不苦也苦”,这些教育的格言与警句,已经转化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新的理念。

现将我自己的学习反思汇报如下:

一、 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学,勤做,勤总结。

张国宏教授说:只要在校园里用心欣赏,总会发现每个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同理可得,只要每个老师勤于观察,每个学生身上也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优点。这与我们学校现在实行的“赏识”教育事出一理,也与我们的“亮点展示”根植于同一教育理念。其实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平时多付出、勤学、勤做、勤总结。结合张国宏教授的观点,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1.细节教育关系到养成教育的成败得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让每个人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时应该从哪一点做起呢?我想应该从细节开始,一个教室内的文化建设体现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辛勤付出的程度,二者相辅相成。从室外的班标、墙壁标语、名人名言、花草鱼缸、图书书架、宣传园地等一系列布置足以展示我们的用意与引导,当然这更需要有人长时间去维护与建设,那这一点只有我们辛勤的付出与认真的思考,一定会取得胜似感动的教育效果。

2.心平气和理顺关系,任劳任怨处理工作。我们高中教师很累,主要压力就是学生的升学与安全。我们班主任的人际圈子主要就是心平气和的处理好圈子内的关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一切的关系都是为我们教育学生服务,为提高社会对学校的积极影响服务的。其实这些关系之中有个主要关系对我们来说不能忽视,那就是师生关系,可以说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评选“学生最满意的老师”是科学的做法,是有积极的引导。是最满意的老师我自豪,不是,我努力追求,这就是心平气和、任劳任怨。

3.要有智慧的创造学生喜欢老师的一切理由。李镇西老师曾说过,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要想拥有职业幸福感,最好的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们的学生喜欢我们,这更需要我们勤于智慧的创造学生喜欢我们的理由。

我们的班主任以及每一位老师在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面对的学生却是会独立思考的鲜活个体,以至于很多老师会产生现在一时的“不当班主任更好”的想法,其实现在的高中生养成教育更需要智慧。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内在的秉性、学识、情感、精神等个人独具的性格化的东西在特定场景下的投射。智慧型老师可能适当的需要临场的天赋、即席的创作、完美的应答及润物细无声的绝妙,但这些智慧,是建立在教师个人修养的基础之上的,是一个老师的言行、学识、气度、魄力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是我个人认为更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得失。或许智慧的班主任就是对学生灿烂的微笑、真诚的鼓励、精心的备课、板书不涂鸦、课堂不乱讲、自由的言论要正面、作业认真批、手机不再响、上课站着讲,做到以上9条我们就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领袖。我现在做得还不够,还需要更加努力,认真践行。

二、奉献唤醒教育,用心、用情、用爱心。

何汝玉老师说幸福可能是爱己爱家爱生活,而幸福还有个前提是个人静静的内心世界需要明理明德。现在,学习几乎占据了高中学生的整个世界。不管是学生的自发意识还是自觉责任,都需要我们要追求或是创造“教育的浪漫”,用心、用情、用爱追求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境界,以达到师生双方生命的和谐共识与永不相忘。

1.教师要以身作则。大家都知道“福特应聘”的故事,看见小事的人才能看见大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胸怀大世界,又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细节教育正是养成教育的良好开端,当然也应该想到“抓细节、重过程”的重要性。我们引导学生由懂到行动,是需要我们静悄悄的弯腰伸手,捡起一片垃圾,为我们自己的品格加了分,为我们的教育起了示范作用,让学生“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个老师能做到这样,那么,“行为示范,不令则行”,学生就可以做得更好。平时,只要大家用心,我们自己不迟到、不早退、有标准、有准备,整个学校的环境应该会是干净与安静的。孙学策老师在报告中也谈到日常行为规范,不仅要求学生去规范行为,也提示我们也应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他谈到的无比干净、无比清静就是学生在重复老师的行为。学生在学校与老师时时相处,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们老师的行为举止。

2.有爱才有教育。站在教育学生第一线的班主任,几乎天天和学生待在一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而如果仅仅从责任的层面去理解班主任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站在新的高度,将爱融入到日常的管理中。何汝玉老师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假如没有遇见你》、《照片背后的故事》、《西湖春晓之为了爱》,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偶然的学生过错,需要我们宽容的用爱感其心,而后情通。高中生的矛盾往往表现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长的矛盾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认清事实,以智启其德,而后理明。我们的目标确实是始终以目标为导向,但实现目标的行动还是靠我们的耐心与开导,奉献与爱心。有人说“教育工作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既然是对话就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能够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去尊重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学生。何汝玉老师用他细雨无声的情感教育,用“大爱”照亮了这个学生的心,最终挽救了一个迷茫的生命,帮助他迎来了青春的美好。也许我们无法像何汝玉老师描述的那样高尚,但至少应该反思我们怎样去当好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言行中体现我们的高尚。

我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聆听到他们经验,让我明白了注重学习、积累经验的重要,帮助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少了忐忑,多了平静。三位老师用个人的教学成就诠释着责任与奉献,说明了勤于付出,赢得尊重的道理。这就是教师的幸福,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追求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