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部
课堂很高效
我听了两节语文课,第一节《训练讲评》是试卷讲评课,第二节《标点符号》是高考知识点专题复习课。这两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有两个:
1.课堂容量都非常大。在《训练讲评》这节课上,老师仅仅用40分钟,就讲完了除作文之外的所有题目。第二节课的老师也仅仅用40分钟就讲了14种高考常考的标点符号重点难点题型。
2.老师备课极为充分。以《训练讲评》一课为例,这位老师在短短两天之内就将所有学生的试卷批改完毕,并将每个学生各个题的得分情况统计得很详细。在评讲时,她首先表扬了总分较高和每道题得分较高的学生,指出了在重点题目上存在问题的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考试结果得到了反馈,自己是受到老师关注的。
3.老师的讲解非常高效。上《训练讲评》课的老师并没像许多老师一样,逢题必讲,面面俱到,而是只针对正答率比较低的5道题进行讲解,其他题目要求做错的学生自己解决。在课前,老师已经让学生对做错题目进行自查自纠。上课时,部分学生展示自查自纠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寻找错因,把试题和以前练习过的、书本上的以及高考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要求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强化记忆、巩固基础的目的。
4.学生自信心强,基础知识牢固。学生回答问题时非常自信,即使答案不正确或不全面,但都能用洪亮的声音,说出完整流畅的句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把正在讲解的试题和以前练习过的、书本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已经学过或背过的知识,知道的很清楚,掌握得很扎实。
跑操很震撼
莱芜一中的跑操是学习衡水中学的,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衡水中学的水平,但是依然给了我“震撼”的感觉。因为,我觉得他们学到了衡水中学跑操的精髓。
1.学生抓住每一分钟学习。学生在跑操站队时,在队伍里发出的声音很大,但并不是闲谈说话,而是在大声读书背书。我注意到,每名学生(包括体育委员)的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大部分比较小,基本上是语文或英语“高考基础知识速查速记”之类的书。他们都(我仔细观察过,真的是“都”)在认真大声地读背。在跑完操回教室的路上,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在背诵。我认为,这些学生已经养成了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习惯。
2.学生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学生跑操,8人一排,站队基本上是“肩膀靠肩膀、前胸贴后背”,身体活动幅度很小,一旦一个人步子错,他肯定会摔倒,因为大家靠得太近了,所以每名学生就必须努力跑好,不能影响到他人,客观上起到了培养学生照顾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喊口号的声音很洪亮,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严肃和认真。我当时心里有个感觉,这些学生对待跑操这个事(很可能是每件事)都很严肃认真,他们会想办法,努力把操跑好,把口号喊响亮。莱芜一中的学生,每天沿着校内环形跑道跑两圈,路程是2.4公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队伍一直很整齐,口号始终响亮。这个运动没什么乐趣,却有三点好处:节省时间,提升集体士气,不易受伤。我想,学生如果把跑操坚持下来,肯定不会生大病,身体完全可以撑下繁重的学业负担,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感受很深刻
一、必须高效讲评试卷。试卷讲评贯穿整个高三学年始终,可以这么说,除考点专项之外,试卷讲评是高三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因此,讲评课实施到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讲练效果的好坏,而讲练效果的好坏则更显性地影响着高考备考的质量。
讲评前,要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并明确目标。
教师除要统计好整套试卷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之外,还要统计个别典型试题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情况。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各个学科老师可在电脑上制定好适合本学科成绩统计的固定表格,形成习惯以后就会顺手多了。以后采用网络阅卷形式,这个工作会更加方便和高效。
分析是根据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归纳造成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比较是为了发现问题,为了利用试卷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可以同类班级横向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纵向比较,看教学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同一次试卷中不同题得分情况作比较,看教学的薄弱环节;还可以从学优生和学困生试卷的对比分析中,找出尖子生所以优、边缘生所以差的原因,以促进边缘生的转化。
在分析比较后,要根据试卷内容和学生的得失来明确此次评讲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评讲,还是专门讲评阅读答题的技巧,这些都要在讲评课开始前有个大体的计划,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系统而有条理地向学生讲解。
在课堂上,重点讲正答率较低的题目,关注错因分析,关注思路引导,关注技巧传授,关注思维发散,关注反思总结。经常将正在讲的题目和以前所学过、所做过以及高考知识点联系起来,不断强化学生记忆。着重总结规律、方法、技巧,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讲评试卷后,教师如果能够针对尖子生和边缘生的不同问题,落实好边缘生的辅导和尖子生的拔高,那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二、必须让学生具备目标意识和奋斗精神。我对我校高三不少学生的感觉和评价是没自信,没激情,没目标,没动力。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一种精神,一种为了考上理想大学而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精神。他们有气无力,左顾右盼,无所事事,趁机说话,经常处于茫然和走神状态。我觉得要改变这种状况,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让学生目标明确
有奋斗的目标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目标管理是调控高三教学的有效手段,它教给学生初步规划人生的方法。班主任要求学生有一个高考总体奋斗目标,并让学生在每次考完试后根据各科成绩情况和总分名次变化情况总结得失,树立下次考试的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召开主题班会课,利用级部宣传资料,沟通思想,明确目标,激发士气,交流方法。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心仪的高校名称,立下每一科的奋斗目标。也许一开始的目标往往是不太符合实际的,某次考试后,学生突然发现以前的豪言壮语显得虚无,目标显得遥远,这时则引导学生接受现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2.让学生精神昂扬
精神力量是最大的生产力。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的跑操、誓师大会等活动为什么让人震撼,就是因为这些活动展现出了学生昂扬的斗志和奋发的精神。
我校的高三学生暂时还达不到这种水平,我们现在也没时间训练他们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是,在学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艰难,此时,我们怎么办呢?我认为班主任必须注意及时地鼓励,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可以用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来吸引他们,可以用高考达人成功的经历来鼓舞他们,可以用大学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来启发他们。有时我们可以和学生共读一篇与高三、高考有关的精妙文章,如《花开不败》《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也曾落榜过》;偶尔,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欣赏一部主人公不畏挫折,勇于奋斗的优秀电影,如《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一首让人热血沸腾的励志歌曲,一篇使人心潮澎湃的励志文章,一场衡水二中的高考誓师大会,都能成为点燃学生激情,促使学生奋发,并从中汲取奋斗力量,坚定自己前进步伐的绝妙素材。
身为老师,应该才知道励志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明白:只有走过彷徨无措的岁月,才知道高三是人生中一个不可磨灭的阶段。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她在高考后曾经写了一篇感动无数高三学生的文章《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用这篇文章的结尾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一颗心,是绝对不会应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求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
我想,学生经常接触这样的文字,对于葆有昂扬的斗志一定会是有好处的。希望我们每一名高三老师都把打造高效课堂当习惯,实现培养卓越学生的目标;希望我校每一名高三学生都让追求卓越成为习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怀揣梦想,志存高远,昂首挺胸地行走在奋斗的路上!
2011级
20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