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一中 王国华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与集体的一种影响。”主题班会正是要将这种个人的影响汇集起来,发挥其良性的引导作用,指引学生们走上成人,成才之道。
在同一个学校里,有的班级有很强的凝聚力,班级成员有很高的集体荣誉感;有的班级一盘散沙,没有任何班级精神,这与班级是否有一个统一的精神意志很有关系 。但是很多班主任只是重视与个别学生面对面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忽视了集体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主题班会是班主任集体教育学生和影响学生主要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民主的管理班级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能引起班集体成员思想上的触动与共鸣。
主题班会的五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选题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和全班同学一起确立主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让全班同学认识每一次班(团、队)会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思想上引发初步的思考,产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选题可根据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
二、根据节日、纪念日确定主题。
三、根据学校的中心任务确定主题。
四、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主题
五、利用一些事例、事件确定主题
当然,主题班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比如,针对同学中出现的奇装异服,我们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让同学们明白“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针对个别学生经常迟到,可以讨论“守时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明白做一个守时、惜时的人的重要性。
筹划阶段—立意
班主任根据确立的主题、设定的目标、制定的计划,发动全班同学动脑、动口、动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过程中。从内容确定、形式选择到具体活动实施,完全由学生组织安排。尊重学生的意见,增强责任感。在选择形式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知识体系、情感体验、心理特征,切入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参与到班会的过程中,以达到最佳效果。
展示阶段—强化
经过充分准备,周密策划,班主任将教育内容有机地糅和在一起,进行展示。展示时,在进行思想道德渲染教育的同时,做到多侧面渗透,兼容并蓄,使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不断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保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展示阶段要注意:1、活动中体验主题;2、活动中体现知、情、意、行,使学生在乐中展现素质,在乐中接受教育,在乐中树立人生目标,在乐中受到启示。
展示形式也要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现身说法、作报告、讲故事、看视频、即兴演讲、采访等形式;也可采用表演小品、相声、歌舞等文艺节目的形式;还可用辩论形式等。
反馈阶段—评价
主题活动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对本次活动的参与,依据亲身实践感受,总结优、缺点,得出经验教训,监控自己的言行。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比较评价,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动机,力求使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符合所设定的目标、计划。
发展阶段—完善
一次主题教育活动过程并不意味着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多次教育过程的循环更替才能实现。因此,每一个自我教育过程结束的同时,也意味着下一个过程的开始,只有通过无数次自我教育过程的循环更替,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促进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的转化。 新高一开学初期,我通过“我的大学我的梦”共四次主题班会,帮助学生确立大学目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主题班会开展时的注意问题
1. 更新观念,积极引导。班主任要把班会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班主任只做必要的引导不要全包全揽或按自己的主观愿望组织活动。
2. 切忌走过场,应付了事。要纠正搞主题活动就是编排节目、演节目的错误偏向,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生的言行导向任务为根旨。
3.强化角色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色实践。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承担中不断加深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努力让某些角色只能由某些学生承担的观念,让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4.变换形式,激发兴趣。杜绝生硬说教式、口号式的班会,形式要新颖,要为学喜闻乐见。可采用说理式、交流式、文艺式、竞赛式、纪念式等等。
5.忌一劳永逸,搞好跟踪教育。搞好跟踪调查和教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教育具有长久性。
只要有梦想装在心上,
朝着梦想去飞翔.
不怕一切困难和阻挡,
一定会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