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坤
班主任应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有人说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学生的言行举止、思维特点、思想性格,都会受班主任很大的影响。工作中,我尽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工作热情用在班级管理上。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在班级管理中的做法。
一、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参照物。
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参照物,为了做好学生的参照物,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威信。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总是自己先做到。
从早读、课间操、到上课、自习我都会提前到位,管理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校期间能抽出时间我都会到教室、宿舍看看。平时我会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要有正气,要成为发挥正能量的表率。在学生面前不利于级部和学校的言论从不说,不利于管理的事不做,如遇到学校、年级临时布置任务,有时学生就会表现出不满,这时我就会解释好,安抚好。
言传身教不仅是班主任的事也是任课教师的事,我平时非常重视与任课教师搞好关系,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点,经常在开班会的时候说一说,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辛苦,知道老师的优点,学生就会愿意跟着老师学,同样任课教师也会支持班主任,这样就会形成班级管理合力,每位教师也会成为学生的参照物,帮助管理班级。
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想很好的开展工作,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嘴里想说什么,生活学习都有什么困难。
开学之初,我班就有一个女同学出现男女生交往过密的问题,上课经常走神,很多科任老师都向我反映情况,班长也反映了这个事情。一天晚自习时,我把她叫到了教室外面,刚开始,我脾气有点急,说话也较严厉,她竟掉起了眼泪,不回答我的问题,于是我让她回去好好想想,第二天再给我个满意的答复。第二天,她竟给了我一张很长的道歉信,从字里行间的态度来看,我认为她应该是个不错的学生,于是我再一次找她谈心,这一次我改变了态度,跟她谈学习、谈父母的辛苦,她告诉了我有关她的情况,原来她家是外地的,从初中开始就离开父母到亲戚家住,平时没有什么玩伴,感觉很孤单,因而才出现了与男同学主动接触的行为……
通过这件事,我才发现,要想了解学生就必须成为他们的知心好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说给你听,你的话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公平、公正,透明管理。
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这只是我们管好班级的前提,要想真管好一个班集体就必须有好的班级制度,同时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让学生信服。
我尽可能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想到,制定合理的制度,提前公布,对事不对人。我们班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以适应新高考改革为目标制定的,新的高考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非常严格,注重学生过程管理、全方位的考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日常操行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下面我就谈一下如何利用平台中的日常操行制定班规。日常操行中要求每学期都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团结协作、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等方面做出评价,要求评价为A、B、C、D四个等级,而且有一定的比例。开学初我就针对每项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例如对出勤情况,主要考察学生早读、晚自习、周末自习的迟到、早退、不请假外出等。学习态度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成绩的变化。遵规守纪主要考察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及午、晚休的休息情况。文明礼仪,主要考察学生的仪表、校服、学生证的佩戴。把规定公布给学生,同时向家长通报。根据要求成立不同的考核小组,每个月考核一次,定期公布,我不参与评价过程,只是监督。期末将评价结果如实记入学生的综合评价系统,同时在班内公示(展示一下班级的分组情况、制定的班规)。根据多年班主任经验,我们越是把学生当做被管理者,学生往往越是跟我们对着干,若把学生变成管理者,往往事半功倍。这种分组管理,分组考核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高了学生的认同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应与时俱进用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平台,依规管理、依法管理,既能管理好学生、评价好学生,也能保护我们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想,只要我们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学生,相信学生,就一定能带好一个班集体。
最后,我用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话来结束发言,他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感受了学生太多的爱,我们只有用更多的爱去回报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