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农历 乙巳年(蛇)六月廿二

教师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发布时间:2022-04-06 点击量:1546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面对疫情的状态和行动一方面涉及到教师自身;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学生和家长这样一个更大的群体。疫情的到来、封闭(或相对封闭)的居家生活和在线教学所带来的问题都可能会成为影响教师身心状态和行为的因素,这里说一说教师在居家线上教学期间的心理防护和应对。

一、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过度焦虑
      作为社会的一员,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落实关于疫情防控的知识和要求,按照要求科学、规范的做好个人防护。这是面对疫情减少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焦虑、不安和其他心理问题的重要前提。
1.不串门、不聚会,必要外出尽可能不到人群可能集中的地方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做好居家隔离,在家里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
2.选择适合居家、形式灵活的运动项目,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以上的运动,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放松身心;通过读书、写作、亲子活动等方式丰富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减少自己和家人因为较长时间的居家带来的压抑和焦虑,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面对纷繁复杂的疫情信息,要冷静对待、科学分析,不信谣不传谣,不制造、传播紧张气氛,让自己和家人在居家隔离期间保持积极的行动、平和的心态。
4.合理得看待疫情、在线教学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和同事、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注意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出现一些情况和问题,并在和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在线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问题通过集体教研、同事交流等途径去化解,相信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付出和努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5.如果出现一些紧张、不安和焦虑等情绪,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人在面对疫情和改变时出现的正常反应,也是人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试着去接受它们的出现。然后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来加以疏泄和调整,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6.携手创设心理防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为生活添点光。
疫情的出现和生活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带来一些影响和冲击,无论是学生、教师和家长,还是我们忘我付出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有些时候都会有些状态不佳的感觉。面对疫情,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在疫情期间良好心理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中,也没有谁无事可做。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一个光点,我们也都应该为这个世界添点光,我们不经意的举动可能都在影响着我们心理防护的环境和氛围。在医护人员给我做完核酸检测后轻轻地说一声“谢谢”,在老师线上上课结束后,给老师留言说一句“老师辛苦了”,在爸爸妈妈给我们做好一日三餐时发自内心地送上依据“谢谢妈妈(爸爸)”,在小组学习结束后送给他人一个笑脸……可能你我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会在他人疲惫、紧张时让心中多一分温暖、放松和力量。

二、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科学、规范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联系学生和家长的重要角色,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适当的形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这既是做好学生身心防护的需要,是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准备,也有利于自己的心理防护。
1.根据上级部门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做好学生及其家庭成员与疫情相关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这是有关部门研判疫情,做到有效控制和相关工作安排所需具体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针对学生和家长及时、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与心理防护方面宣传,让学生、家长能够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掌握应对疫情和变化带来的心理影响和困扰的方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和家长一起,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让学生在在线教学这一自我管理能力的挑战和锻炼中得以提升。
3.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在线学习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在线学习期间的居家生活和学习。一方面要把社会提供的线上学习资源和渠道及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使用方法并合理使用;同时可以根据统一要求和计划,通过网络课堂开展学习指导活动。
4.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授课时,因为网络不畅、一些功能变化不太熟悉或者学生学习效果等原因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时,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暂停一下,恢复一下状态和能量,再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充分运用现有的条件做好在线学习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但也不要对自己过分苛责。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适合教师这个群体的心理调节方式,以期能帮助大家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1.运动放松法
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样也是调节身心、缓解情绪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室内运动,比如体操、瑜伽、健美操等方式,每天保持半个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强体质,也可以在运动中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音乐放松法
音乐放松法是通过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聆听音乐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通过聆听音乐,可以缓减压力、放松心情。通常是选用节奏舒缓、轻松的音乐,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1)消除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十五的月亮》、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 
2)静心催眠:《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烛影摇红》、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莫札特的《催眠曲》、德布西的《钢琴前奏曲》,《银河会》、《军港之夜》、《春思》、《宝贝》。
3)心绪不定:《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塞上曲》、《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4)舒缓压力:艾尔加《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3.阅读疗法。 阅读时,我们的内心也会慢慢放松和平静下来。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不要看一些内容过于晦暗、情感低落的书籍。
4.呼吸放松
呼吸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身心的方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吸气:双眼微闭(如果身心状态明显紧张,建议保持睁眼的状态去完成),深深缓缓地按“1234”的节奏吸气,让空气充满自己的肺部。呼吸应均匀、舒缓而有节奏。
2)屏住呼吸:把空气吸入后停顿2-3秒左右。以感到有憋气感但不难受为宜。
3)呼气:缓缓地把肺内的空气呼出来。此时,肩膀、双臂、胸、后背等处都会感到轻松舒适。在呼吸时还可以想象呼气时把紧张、不适缓缓呼出去,吸气时可以想象把新鲜的空气和大自然的能量吸进自己的身体。使用时要注意无论“呼”还是“吸”都要舒缓而有节奏,呼吸中间有一个短暂的停顿。

  ——心理咨询与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