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怎样度寒假
——写给高三学生的第三封信
寒假是高考前最为宝贵的“自主时间”。凡是利用好“自主时间”的学生,第二学期的冲刺复习后劲就足,信心也就越来越足。
案例描述:
高三学生小梁在此次期末考中发挥不佳,年级排名下降了近50名,这让他心情颇感烦躁。寒假快到了,他实在开心不起来,内心有说不出的焦虑,总感觉时间在一分一秒逼近,自己却至今未能让成绩有所突破。他知道这个寒假至关重要,但该如何复习才能立竿见影出成效?他心里实在没底,也毫无信心,尤其是春节期间还得面对亲戚长辈们的关怀和鼓励,他越想越害怕,越怕越泄气,真的好想逃到哪个地方躲一阵子……
点评: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压力可想而知。当期末考试的成绩未能尽如人意时,大多数考生确实很难做到淡定,所以,案例中的小梁有如此反应也就不难理解了。小梁为自己发挥不好而耿耿于怀,自怨自艾,对以后的考试显得没有足够的信心。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太擅长的学科,每个人也都会经历失利的考试,关键是通过考试,积极寻找问题的症结,而不是自怨自艾。感谢这次考试吧,是它让你发现了复习中的缺角、死角和学习中的问题,让自己在以后的复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解决疑难。
寒假复习当然不能得过且过,单单把假期作业完成是很不够的。像小梁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寒假中要注意平和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对在期末考中所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千万别被一门功课打乱了阵脚。
案例描述:
华子这次考试又考砸了。进入高三以来,他很用功,每次考试都准备很充分,奇怪的是,他一到考试就紧张,拿到考卷的那一刻,常常是大脑一片空白。他每次都对自己说,这次要考好,但每次都很紧张,紧张的结果就是又考砸。为此,他找学校心理老师咨询,老师告诉他,先不要急着提高考分,当务之急是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妨利用寒假好好调整一下心理状态。
点评:
华子的这种心态在一些高三学生中很普遍,用一句成语来说,叫做患得患失,在心理学中可以称为“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一名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他曾经进行过无数次成功的表演,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他说“表演中,我只是想着把走钢丝这件事做好,不管得失如何”。但是他最后一次走钢丝的时候却从高空中坠地身亡。他妻子后来回忆说,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次表演,她知道瓦伦达一定会出错的,因为在事先他不断地说“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高考既是一场智力的竞争,又是一场心态的较量。在考场上保持一种踏实沉稳的心态,对于正常发挥和最终的成败非常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平日里不断磨炼,对于华子这类同学来说,寒假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可以通过定期定时的模考,训练自己的良好心态。每一次训练之前,在心里对自己说“努力做好,自然发挥”,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力求做好现在的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以后的考试。
案例描述:
娟子是一名高三学生,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她很开心,因为自己的成绩比上次有了不小的进步,名次也提前了好几名,进入了班里的第一梯队。她没想到自己原来这么聪明,不免有点沾沾自喜起来,觉得寒假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复习,可以多玩玩。
点评:
一位哲人曾说过,可以有侥幸的行为,不可有侥幸的心态。对于娟子来说,成绩进步了,自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需要提防面对成绩的自满心态。千万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一个人在心态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难免会在行动上纵容自己。
心理学中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需要一定的压力感。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想在最后的考场上发挥出色,就要在平日艰苦练兵,对自己严格要求,即使考得很好,也要寻找自己做得不好的方面,弥补不足,不断提高。
对于娟子这类同学来说,寒假是一个巩固成绩的重要时期。所以,不可大意,应该安排适量的练习,保持一定的紧张和压力。
如何利用好寒假
1.抓弱科、弱项,变弱为强
有个现象值得引起考生注意。比如,有考生说:“我数学差,但外语强,我加强外语的复习,多拿点分,就可以把数学分补回来。”相当一部分考生在高考学科知识、能力水平上有强有弱,但每科都是高考科目,分值都占一定比例,即使将来你不学该学科,但高考需要该学科的分数。因此,“以强补弱”的策略考虑是错误的。先说“强科”,比如你外语是强科,可以考到120分到130分,外语满分是150分,按照高考试卷易中难的比例,中低档题占八成,也就是120分,剩下的30分应当说是难题和比较难的题,你的外语已经达到120分~130分这个高度,再往上提空间又小,难度又大,十分困难。
再说“弱科”,比如你数学是弱科,一般成绩保持在90分~100分之间,按照高考试卷易中难的比例,也就是说弱科数学不但提高的空间大,而且试题相对容易。正确的策略是“强科更强,更上一层楼;弱科变强,也上一层楼”。
提高弱科的办法有许多,时间上要多安排一点;少做、不做弱科的难题,主抓中低档试题;多看书,在基础知识落实上再下一点功夫。
2.查缺补漏,进一步夯实基础
寒假正是两个学期的衔接时间段,建议“自主时间”多安排一些基础知识的复习,理由很简单,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依据,只有基础夯实了,能力提升才有了保障。
抓基础一要看书,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托,也是高考复习的依托,一定要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把教科书认真读一读,把基础知识认真落实;二要把课本上的题认真做好,有些高考试题就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的变形,而且课本上的练习题是最基本的,不但要会做而且要熟练;三要认真分析期中、期末两套试卷,跟着老师分析试卷是必须的,自我分析也是必须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得分原因、失分原因、解题思路、解题切口等等一定要清清楚楚。
寒假要过年,要适当休息,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功课一天也不能放,要有一个复习计划,张弛有度地过一个收获颇丰的寒假。
——心理咨询室 郑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