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全校校本研究的发展,推动广大教师研究的开展,并加强学校教科研课题的管理,确保学校课题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趋于正常化、规范化。近年来,“科教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愿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要求。为此,我校提出教育科研课题组织与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关键:教师要深入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倡教学问题既课题;教学反思既研究;教学改进既成果的思路,改进工作,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基本途径: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校本课题研究是核心:没有课题研究,科研兴校就是一句空话,校级课题研究继续提倡“小课题、短周期”模式,争取一学期或一学年结题。行动研究是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将科学研究立足于岗位,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强化“科研兴校”思想意识。
4、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中不合理部分,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及教科研理论的学习。
5、推动教师的业务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
2、理论联系实际;
3、着重研究现实问题,为提高质量服务;
4、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5、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四、 课题管理的组织制度
学校课题管理组织分三级管理模式:由学校课题评议组—教科室—课题组构成,以学校课题评议组为领导,以教科室为核心,以课题组为基层单位,对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结题、存档等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其中:
(一)学校课题评议组主要负责:(负责人:校长)
全面规划、监督和评价学校各类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1. 确定召开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和结题会议,对课题报告进行审核。
2. 确立、组织和实施学校课题的研究。
3. 邀请专家加盟指导。
4. 课题经费的审定和发放。
5. 课题奖惩的审定。
(二)教科室主要负责:(负责人:教科室主任)
1. 向全校传达每年的课题规划。
2. 组织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阶段总结和结题工作。
3. 参与和组织学校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
4.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座谈、思想交流、研讨、外出培训和观摩的活动。
5. 组织开展关于课题研究的讲座。
6. 联络和组织课题会议的召开工作。
7. 对学校和教师的课题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进行备案。(包括:申报、立项、阶段性报告、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等)。
(三)课题组主要负责:(负责人:各课题组长)
1. 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
2. 向本组教师传达每年的课题规划。
3. 督促教师及时写出阶段报告和结题报告。
4. 及时向教科室反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得到解决,使每位教师能按时完成课题研究。
五、课题研究实施办法
(一)关于课题申报的管理:
1. 每个课题组,只能申报1项课题。
2. 凡是已被立项的课题在没有结题时,不再申报个人课题研究。
3. 对于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人都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 对于45周岁以下的中学高级教师,要积极承担课题研究。
5. 学校教科室对个课题组申报的课题进行整体平衡,确定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较高,课题组力量较强,预期效果较好的课题,作为学校申报新的市级规划课题。
(二)关于课题立项的管理
1. 对于申报立项的科研课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同期课题的研究现状,并在立项后一个月以内,召开本课题组成员会议,研究开题报告、研究实验方案。
2. 课题组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3. 各课题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至少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本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阶段的工作,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
4. 各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需向教科室汇报一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或阶段成果,成果以总结报告、论文、论著等形式上交。
(三)关于课题结题的管理
1. 课题研究在结题前,要及时上报结题材料,经学校课题评议组审核合格后,方可申请结题。
2. 每个课题组都要积极准备结题材料。力争研究成果通过学校课题评议组或上级专家的鉴定,并及时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对不能按期结题的课题,要提出延期要求,经批准后方可继续研究。
3. 对于已经结题的课题,要及时将课题材料备份上报到教科室,材料要齐全,包括:申报表、立项表、阶段性报告、实验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等。
(四)关于课题监督的管理
对于每个课题都要建立监督和评价制度,从申报、立项、阶段性报告、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等都要经学校课题组评议
1. 审查申报表的填写和做好审核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整改意见,直至合格为止。
2. 审查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对于有困难的课题组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帮助。
3. 对当年要结题的课题要加强督促和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