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九

教育新闻

首页> 办公室> 教育新闻

关于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的通知

发布人:办公室摘编    发布时间:2012-11-21 点击量:2241

  时间:2012年11月21日   阅读:51次

各县区教育局,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济军生产基地教育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属中小学、幼儿园,局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系统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境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求索精神、奉献精神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是充分认识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的重要意义。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市教育局第2012—23次局长办公会议将“忠诚、立人、求索、致远”确立为“东营教育精神”。这是我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育行业的重要体现。“东营教育精神”是对多年来我市教育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提炼升华,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行动准则和精神追求,也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推动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期,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以高尚大气、昂扬向上的精神团结人、塑造人、鼓舞人、熏陶人,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丰富活动载体,营造浓厚氛围。要围绕“东营教育精神”这个主题,通过举办座谈会、征文比赛、主题演讲、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推向深入。要突出弘扬和践行的统一,着力做好结合文章,把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教育行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与选树师德标兵、道德模范等结合起来,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要树立一批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人物,扩大影响力、凝聚力。市教育新闻宣传中心要加强组织和宣传。东营教育信息网、东营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要加强对弘扬践行东营教育精神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的宣传。各单位要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宣传牌、显示屏、板报、墙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东营教育精神,不但让广大师生熟知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也让东营教育精神走向社会,以此进一步树立东营教育的良好形象。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制定专题方案,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组织学习,准确把握和领会“东营教育精神”的内涵,做到真学、真懂、真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
各单位要将弘扬和践行东营教育精神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市教育新闻宣传中心。

    附件:“东营教育精神”解读


东营市教育局
2012年11月20日


附件:


“东营教育精神”解读

 

    东营教育精神——“忠诚、立人、求索、致远”,是对我市教育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概括与总结,是对教育事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定位和表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育领域的要求和体现。“忠诚”是基础、是根本,“立人”是目的、是核心,“求索”是创新、是行动,“致远”是愿景、是境界。
    (一)关于“忠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他行业虽然也讲忠诚,但没教育行业讲得响,喊得高,传得远,影响大。教育是教书育人的行业,更需要忠诚为本。“忠诚”源于对党的宗旨的深刻了解,源于对教书育人使命的真正认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树立崇高理想,坚定职业信念,自觉地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关于“立人”。“立人”这一命题,自古至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康德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一,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千秋大业,“立人”是其基本职责。这里的“立人”不是指培养知识人和技术工,更重要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合格公民和社会栋梁。其二,“立人”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目的,它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事业信仰,一种工作信念,一种生活信守,成为我们对教育事业、教育职业、教育工作和教育生活的最高价值、永恒理想和不懈追求。
    (三)关于“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忠诚于教育事业,需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没有不懈求索的行动,“忠诚”就落不到实处。要做好“立人”工作,也必须具有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和工作愿景,缺少了勇往直前的求索动力,“立人”的愿望就会落空。在当今时代,要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充实、发展自己。某种程度上,“求索”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否成熟、坚韧、有责任心的显著标志,是事业心旺盛、生命力蓬勃的表征,是历练品性、练就能力和集聚智慧的生命发展过程。
    (四)关于“致远”。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强调教育具有促进国家、社会长远发展的功能。“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警句中都蕴含着这层意思。二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会也不能一蹴而就,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任何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任何浅尝辄止的短视行为,都是缺乏“致远”精神的表现。因此,教育工作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职业操守,力戒浮躁、功利思想,对得住历史,守住底线,做忠诚的卫士。三是指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成就事业的远大理想、奋斗精神和高尚情怀。可以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需要有致远的包容心态和进取精神;求索奋斗,需要有致远的行动品格;全心全意地立人,需要有致远的高尚境界。教育工作者只要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开阔胸襟、厚德包容,爱国敬业、与时俱进,就会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平和境界。
    “忠诚、立人、求索、致远”,既是东营教育的精神,也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既是思想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是行为实践层面的要求;既是对组织、对单位工作方向的指引,也是对教育工作者职业理想的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精神付诸行动,用切实实践诠释教育精神,让“东营教育精神”成为一面高扬的旗帜,成为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