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进 继往开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谈中美人文交流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于2月13日至22日对美国、爱尔兰、土耳其三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前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及中美人文交流表示:“在国际交流中,人文交流是国与国之间关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和渠道,对消除认识差异、增进互信和友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人文交流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在国际交流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袁贵仁说,中美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文交流。40年前,中美两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选择了以人文交流作为突破口,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坚冰。如今,中美在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密切,而人文交流仍然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2009年,在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重视和支持下,两国政府决定以促进人文交流为核心,建立一个新的双边机制,并写入了《中美联合声明》。2010年5月,在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亲自关心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北京正式成立,刘延东国务委员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分别担任双方主席,中美人文交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机制成立两年来,已经成为深化两国相关领域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逐步确立了人文交流在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支柱地位。
谈起中美人文交流取得的重要进展,袁贵仁表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以来,双方已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特别是2011年4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华盛顿与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共同主持第二轮高层磋商后,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和青年等6大领域形成40余项重要成果。在教育领域,一是认真执行启动的万名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公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和“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二是按照统筹整合项目资源、扶持中西部地区、激励支持现有优秀项目的原则,积极做好“500名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赴美研修计划”。三是积极协助美方实施奥巴马总统倡导的“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
根据统计,2010—2011学年度,中国大陆在美大学和学院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达到157558人,比上一学年度增长了23.3%,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21.8%。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2011年美国在华学习的人数接近24000人,比2010年增加约19.4%。美国继续保持中国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的地位。
在相关领域,中国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也充分挖掘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在2011年与美方合作组织开展了许多极具亮点的活动,这些活动在中美民众,特别是青年精英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巩固与加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了独特作用。
袁贵仁强调,深化中美人文交流,对于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促进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2012年,是“面向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关键之年。双方即将在华举行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计划在高水平大学合作、大学生体育文艺交流、博物馆合作、青年科技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袁贵仁说,新春伊始,习近平副主席即将率领代表团,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中美未来的新期盼,正式访问美利坚合众国。在加强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的同时,人文交流也将是这次访问的一个新亮点。他深信,这次访问必将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两国关系做出新的贡献。在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倡导下,两国人民也必将携手同进、继往开来,使中美人文交流向着内涵更加丰富、主体更加多元的方向健康发展,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 杜尚泽)
【相关新闻】
携手共进,继往开来,推动人文交流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
——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记者梁淋淋、侯丽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2日接受媒体采访说,在国际交流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人文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国与国之间关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和渠道,对消除认识差异、增进互信和友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人文交流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在国际交流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美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文交流
袁贵仁说,40年前,中美两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选择了以人文交流作为突破口,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坚冰。如今,中美在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密切,而人文交流仍然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2009年,在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重视和支持下,两国政府决定以促进人文交流为核心,建立一个新的双边机制,并写入了《中美联合声明》。
2010年5月,在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亲自关心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北京正式成立,刘延东国务委员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分别担任双方主席,中美人文交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机制成立两年来,两国高层交往愈发充满了人文交流色彩。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参观了芝加哥市佩顿中学;2011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夏威夷会议期间与奥巴马总统会晤,进一步探讨深化中美人文交流;2011年7月,胡锦涛主席邀请美国芝加哥市佩顿中学26名师生来华访问,给中美人文交流添上了厚重一笔。
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美篮球友谊赛;2011年7月和12月,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分别在中美两国举行,习近平副主席,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国务卿舒尔茨分别参加了有关活动。
袁贵仁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由两国元首亲自倡导、政府积极主导、人民广泛参与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已经成为深化两国相关领域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逐步确立了人文交流在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支柱地位。
中美人文交流取得重要进展
袁贵仁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以来,双方已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特别是2011年4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华盛顿与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共同主持第二轮高层磋商后,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和青年等6大领域形成40余项重要成果。
他介绍,在教育领域,教育部借助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这个重要平台,着力扩大各级各类教育的对美合作与交流。
一是认真执行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前两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宣布启动的万名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公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和“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2011年,公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共派出2300名博士生赴美,目前在美博士生已达4363人。“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共资助4563名美国人来华研修或访问。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落实发放了2094个名额。
二是按照统筹整合项目资源、扶持中西部地区、激 励支持现有优秀项目的原则,积极做好“500名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赴美研修计划”。鼓励和资助有关省市和单位,择优选派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赴美研修,全年计21个团组、500人次。
三是积极协助美方实施奥巴马总统倡导的“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组织高校代表团出席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61届年会,发送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材料;与美国国务院“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负责人共同出席专项活动,介绍中方的举措;组织召开2次高校座谈会,为美方加强与中方有关高校的联系搭建平台。
根据统计,2010-2011学年度,中国大陆在美大学和学院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达到157558人,比上一学年度增长了23.3%,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21.8%。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2011年美国在华学习的人数接近24000人,比2010年增加约19.4%。美国继续保持中国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的地位。
在相关领域,中国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也充分挖掘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在2011年与美方合作组织开展了许多极具亮点的活动。文化部在美成功举行了“中国系列文化活动”和“欢乐春节”活动;科技部在京成功召开了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国家体育总局在中美两国隆重举行了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妇联有序推进了中美妇女领导者交流与对话;全国青联与全国学联组织实施了中美青年领导者交流,创新开展了中美青年联合社会实践项目。
袁贵仁表示,一系列重点、亮点项目和活动,在中美民众、特别是青年精英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巩固与加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了独特作用。
推动中美人文交流作出新贡献
袁贵仁说,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中美两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更多的共同责任。中美两国都是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都是极富人文精神的民族。深化中美人文交流,对于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促进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他说,2012年,是“面向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关键之年。双方即将在华举行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计划在高水平大学合作、大学生体育文艺交流、博物馆合作、青年科技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新春伊始,习近平副主席即将率领代表团,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中美未来的新期盼,正式访问美利坚合众国。在加强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的同时,人文交流也将是这次访问的一个新亮点。
“我们深信,这次访问必将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两国关系作出新的贡献。我们更坚信,在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倡导下,两国人民也必将携手同进、继往开来,使中美人文交流向着内涵更加丰富、主体更加多元的方向健康发展,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袁贵仁说。
落实首脑共识 传播中美友谊——中美人文交流结硕果
新华网华盛顿2月12日电(记者杜静)自2009年中美两国首脑就加强两国人文交流达成重要共识以来,中美两国在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加强两国人文交流达成重要共识,两国政府同意就此建立一个新的双边机制并写入了《中美联合声明》。2010年5月,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次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第二次会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国与国、民与民之间增进了解、建立互信的桥梁,是中美关系深化发展的不懈动力,”国务委员、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方主席刘延东去年4月在华盛顿出席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这样说道。
美国国务卿、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美方主席希拉里·克林顿说,美中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对双方关系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扩大两国人民之间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为两国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建立为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依托这一平台,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结出丰硕成果。
教育交流是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留学生则是教育交流的主体。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的年度报告,2010-2011学年中国留美学生人数比上一学年增长22%,达到近15.8万人,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同期,美国人赴中国留学人数增长2%,接近1.4万人。为鼓励更多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提出“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即在4年内派遣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除此之外,中美双方还提出其他一系列新的教育交流项目,包括中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实施“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国文化充满活力、多元多样。交流使得两种文化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但长期以来,中美文化交流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远不及中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了解。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拓展和深入,中国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了解、接受和喜爱。
去年9月中旬至10月底,由中国文化部和美国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合作举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中国:一个国家的艺术”中国文化系列活动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芭蕾舞、话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轮番登场,为美国观众献上中国文化的饕餮盛宴。
中国文化不仅走进了美国主流剧院,也走进了美国家庭和社区。2010年10月底至11月初,由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博物馆组织的“多彩中华”展演团在华盛顿、纽约等地巡回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和文化。在美期间,团员们全部住在美国普通家庭里,与美国人朝夕相处,教他们中国少数民族歌曲和舞蹈,向他们讲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除教育、文化外,中美两国在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硕果累累。2009年,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旨在为两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清洁能源联合研发提供便利,并为两国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体育领域,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赛中的棒球和美式橄榄球开始登陆中国,中国体育界的顶尖人物也纷纷到美国发展或求学。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在出席中美“乒乓外交”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时说,“乒乓外交”不仅拉近了中美两国人民间的距离,而且拉开了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历史序幕。他表示,人民友好是中美关系前进的不竭动力和重要基础,希望两国通过加强人文交流进一步拉紧友好纽带,为中美关系注入持久、旺盛的生机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 摘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