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七

教育新闻

首页> 办公室> 教育新闻

31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内容分析

发布人:办公室摘编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量:1277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最受关注,改进美育教学无省份涉及

  31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内容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两会纷纷确立了各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深入分析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教育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教育作为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正在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本文选取的十八届三中全会8项教育任务,有7个省份无一涉及,提到其中4项任务的只有两个直辖市。15个省份提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无一省份提及改进美育教学。可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公平发展任重道远。

  有关教育的论述意味深长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教育内容的字数多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级政府以及两会代表委员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展的认可程度,反映了本级政府以及两会代表委员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心与期待。

  字数上升史无前例

  在今年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内蒙古自治区论述教育的内容占整个报告字数近7%。这在历史上是一个突破。史无前例的1100多字关于教育的论述,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心。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用了900多字总结过去一年教育工作的成就和部署今年的教育工作。广东、重庆、山西等15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的内容字数都在500字以上。当然,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存在着地区差异。这样的地区差异是否反映了当地政府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态度呢?

  成就总结多于工作安排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部分、今年的工作安排部分,问题部分也有涉及。那么,深入分析这个结构是否可以看出各地政府教育工作的状态呢?以工作部署部分教育内容占本部分字数的比例排序看,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浙江等5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教育工作充满了期待,今年安排了大量的工作,期望取得更大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成绩。相比之下,河南、甘肃、安徽、江西、贵州、山东、湖北等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过去取得的教育成绩赞誉有加,而相应的工作安排部分教育内容所占比例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值得深思呢?

  经济落后省份涉及教育内容多

  分析发现,让人一喜的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蒙古、新疆、河南、山西等1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教育的内容比较多,让人一忧的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面临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同时让人一忧的是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6个省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教育的内容比较少,让人一喜的是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方面临的教育发展与改革任务比较轻松;还有让人忧多于喜的是,9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阐述教育的内容太少了,尤其是湖南、江西、贵州等省份。总体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似乎是一个分水岭,从教育内容所占全文字数比例看,在3万元以下的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比较重视教育,湖南、江西、四川等少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重视教育的程度有待提高;而3万元以上的所有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似乎有了明显的降低。对二者关系进行配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内容字数多寡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且是“负面”(负相关)的影响。这是否意味着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工作需要分类指导呢?

  仅14省份将教育排在相关领域首位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行文看,教育是社会建设之首。这是党对教育事业最新的定位。那么,全国31个省份是否也是这样定位教育的呢?全国只有内蒙古、海南、宁夏等7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教育定位为社会建设之首,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定位于社会事业下民生之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定位于民生下社会建设之首,此外湖南、四川、新疆、江苏、上海等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定位于社会事业、社会事业下民生、民生下社会事业的第二、第四或第六位。天津、山西、安徽等12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将教育定位于民生,其中3个地方政府将教育排在第一位、两个地方政府将教育排在第二位、1个地方政府将教育排在第三位、3个地方政府将教育排在第四位、3个地方政府将教育排在第五位。由此可见,将教育定位于民生还是社会事业有待研究,同时无论定位社会事业还是民生,全国只有14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排在相关领域之首,教育的地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