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好的成长同伴
——我们需要怎样的名师工作室(上)
名师工作室建设迅速兴起,正在成为基础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从教育行政层面,需要进行怎样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许多地方慢慢摸索出一些很好的机制;而从个体层面,优秀的工作室则创生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10月25日举行的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就是为了开创和搭建这样一个深入交流、谋划未来的舞台,希望通过“先行者”们的经验展示,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专家观点】
在热点中孕育新生态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桑新民
近年来,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迅速兴起,正在成为热点话题。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我认为需要进行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本次会议开创并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谋划未来的舞台,我想借此机会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用“互联网+”的战略眼光,探讨“互联网+名师”的新思路。
这里首先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前者是指用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创造的新时空超越传统教育的各种弊端,解决在原有时空无法解决的教育难题,而“教育+互联网”则是用互联网设备维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其中“黑板搬家”、“教科书搬家”造成的“人灌+机灌”就是典型代表。信息时代的名师和名师工作室,必须探索和实施“互联网+”的战略,开创“互联网+名师”的希望之路!
其次,“微课”是提升与展现名师及其团队综合实力的生长点与窗口。
中小学名师和名师工作室的立足点和根基显然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要贯彻“互联网+教育”战略,必须运用互联网新时空、新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微课”正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突破口。当前对微课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们从教育未来学的视角给微课下了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导向的定义:“微课是微小精致的新一代课程之细胞。”好的微课不应该是“新瓶装旧酒”,而应该是包含各种新课程教学元素的细胞,这才能发挥其探索与开创未来的价值导向和窗口作用。这需要提高名师及其团队在信息化新时空中自身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这是名师的根基、底气、实力之所在!名师与名师工作室一定要抓住这个前沿和机遇,在推动传统课堂向信息化高效“学堂”转型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名师工作室必须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认为,名师及其工作室必须面对和解决当今中国教育的难题。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但我认为当前最重大的问题是两大缺失:一是缺灵魂,二是缺智慧。这不能怪教育,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但教育系统却承担着破解这一难题的历史责任,中国的名师应该有这样的社会担当!
那么,何谓名师?名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哲学),并在创造性的教书育人实践中内化为教育家特有的人格魅力,还必须在各种现实的挑战、压力、诱惑面前,岿然不动!当今社会对教师有不少非议……我认为以下五种人不适合当教师:一是太贪的人,二是太笨的人,三是太懒的人,四是缺少爱心不负责任的人,五是急功近利的人。我想,任何家长都不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的教师。名师应该成为教师的榜样和楷模,努力培养以下五种品质:有理想、有信念,脚踏实地又言行一致;博学多才,尤其要有思想;爱学习、会学习,还善于教别人学习;有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强,还要有能力负责任;乐观豁达、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这样的名师群体才能有灵魂和智慧,才能开教育和社会新风气之先河。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新的学习文化,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新一代名师团队,实现教育的人力、物力资源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从根本上解放师生的创造力,让教育更快走向世界!
名师工作室机制构建和发展建议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 郭志明
在名师工作室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逐步摸索出一些很好的机制,而优秀的名师工作室则创生出许多有效的方法。总结江苏省南通市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和发展之路,对名师工作室建设有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机制。
规划机制。科学规划是确保名师工作室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要结合名师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以南通市为例。2006年,南通市教育局从全市5万多名教师中遴选出23名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组成名师第一梯队。第一梯队的培养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于2011年收官。此后,南通市成立了以第一梯队培养对象为领衔人的17个市级中青年教师名师工作室,转入新一轮深造。同时,遴选出20名二期第一梯队培养对象,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合格者将作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予以挂牌。名师工作室完善了培养选拔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配套出台了奖励办法;同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对培养方案、培养档案、培养经费以及培养对象的跟踪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
层级机制。江苏省名师培养有特定的层级机制: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还可以有市“园丁奖”、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高层次目标。如果走得更远,还可以设置更高级别的研究所。如“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所”,“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等。
管理机制。管理主要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岗管理,激发自主、自觉。制定《章程》,提出在岗研修学习要求;二是组织管理,强化督促和检查。年终,每一个培养对象要接受考核。考核分书面与当面两种。书面是填写考核表,写好总结。当面是每人10分钟,做好课件,当面向全体导师陈述,并接受导师质询。
导师机制。导师团是新生的组织形式,由各学科专家、教科研机构专家、高校专家、著名媒体人、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育名人等组成,作为一个智力团队,承担为培养对象提供咨询、指导、诊断、评价等服务,营造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第二,丰富活动形式。
读书学习,偏重跨界厚根基。向培养对象推荐书籍,是名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推荐书目或刊物要侧重于高端,偏重于跨界,而不是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类书籍,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站到高端,有所创新。
主题研修,走近大师向高端。每年每学期都集中一段时间,或一周,或10天,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活动要求主题要鲜明,可以就名师阅读、课堂风格、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提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开展研修。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高校再读”“大家讲坛”两种形式开展研修。
话题研讨,激活智慧育深刻。经常组织沙龙活动,选择诸如“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我的职业幸福观”和“我说教师的尊严”等话题。话题研讨的意义在倾听,在吸纳,在思辨,可以帮助培养对象走向开阔,走向深刻,走向科学,走向建树。
课题研究,引向专业聚核心。每一个培养对象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尤其是结合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展扎实的研究。
个别访谈,解决困惑拨航向。定期访谈是名师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导师与名师的对话,对培养对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针对个体,是一对一的评价和会诊;因为针对过程,是即时性点评和指点;也可以集专家智慧,解决培养对象个性问题。
会课活动,养就个性炼主张。作为教师,根基应该始终在课堂,名师培养最重要的活动是会课活动。为此,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每次会课都要有研究的中心,还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评课专家由导师团导师担任,也可以特聘一些学科专家。
专题演讲,增强自信激动力。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激发其内心的教育激情与追求,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提炼总结自身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在培养对象中应经常举办相关的演讲交流活动,让培养对象从中找到激情,找到自信,激发其前行的动力。
名师是距教育家最近的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于伟
今天我想谈谈何为名师?名师工作室发挥什么作用?名师如何成长?我想,名师是距教育家最近的教师。名师一定是超越日常工作的单调性、重复性、事务性,赋予日常教学以新意,赋予司空见惯的教学以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色彩的教师。
名师是从自在发展走向自为发展,努力将个人经验提升为教育教学思想,有思想、有情怀、有功夫、有风格、有传承、有贡献、有影响、有境界的教师。
有思想。有思想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核心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对人性怎么看,对教育怎么看,对学生怎么看,对知识怎么看,对经验怎么看。一言以蔽之,“你的教育哲学”是什么?名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教育理念、教育哲学。
有情怀。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有人说教师也是人,为什么对教师要求那么高?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教师面前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小学及幼儿园的孩子们。所以名师一定要有人格魅力,提到名师,我想到这么几个词:公正、耐心、尊重、阳光、真诚、民主、仁爱。
有功夫。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知识功底。小学教师的知识特点是:一切知识懂一点,一点知识懂一切;技能艺术。名师首先要当匠人,教师要做有绝活的匠人,有一套自己的“看家”本领;研究本领。搞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就是原生态、生活史,教师要研究自己的生活成长历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成长历程,善于做大数据和小微研究;学习功夫,即碎片化学习。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越来越重要,这其中包括个人碎片化学习与共同体碎片化学习。
有风格。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学是创造性事业,就意味着有差异——同样是数学教师,同样讲分数,风格各异。还有,名师要从实际出发,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有传承。教育是川流不息的事业,教师传承具有独特性。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一定要学点教育史,要弄清楚各种教育流派源头与流变的关系,要超越前人,一定要知道巨人是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师傅,名师工作室很好地传承了教师培养的传统,就是师带徒。
有境界。现在当教师,当有成就的教师,需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顶住压力。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会很苦恼。所以,我对教师提出三句话:一是宠辱不惊,毁誉不移。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太在意会裹足不前;二是要有平常心,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形成自己的思想和风格;三是名师要让更多的人受益。名师意味着社会责任的担当,意味着从成就个人走向共同发展,成为有眼界、有胸怀、有大爱的引领者。
有支撑。名师成长离不开“群落”。学校是培育名师的地方,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生态环境。当然,有关部门的选拔、培养、评价、平台、辐射等也十分重要,在今天信息化环境下还包括“互联网+”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