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教师毕增富:
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
我是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庙街镇营盘小学的语文老师,从教的地方其实就是我的家乡。
2002年,我从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一开始是代课老师。从小,我就想当一名老师,这缘于我的父亲。他叫毕国才,也是一名山村教师,他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彝家山寨的教育事业,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父亲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等50多项荣誉,被誉为大理州的“一面红旗”。我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盼望着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民教师。
我刚参加工作时,是在大理州巍山县庙街镇五里巷小学蛇村校点任教。那是一个高寒山区,校点只有17个学生,有一、三年级两个班,我是唯一的老师。教学采取的是复式教学模式。
接到通知后,我心中充满了兴奋和喜悦,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可就要出发之际,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焦急啊!盼望着雨快快停下。
中心校也在山区,从分校到中心校只有一条刚修通的土路,晴天黄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这么大的雨,去还是不去?去的话,路滑难行,无论车技有多好,骑车肯定不行了。
正在我犹豫不决时,学生的作业也做完了,到了放学回家的时间,教室外的大雨仍然“哗哗”下个不停。这时,我听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下雨您就别去中心校了。”“对,路特别滑,太不安全了。”
孩子们的担心、劝说我都理解,但不去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可惜了,这可是我转为正式教师后第一次过教师节呀。我心里很难过!这时,只听班长大声说:“老师,我们陪你过教师节吧!我们早已为您准备好彝族歌舞了。”
“请欣赏一、三年级所有同学带来的歌舞——彝族打歌。”
随着稚嫩的声音报幕后,17名学生跳起了当地最有特色的民族歌舞——“打歌”。欢快、热烈的歌舞将我心里的郁闷一扫而光。
这时,几个三年级学生手捧着一束束山花来到我的面前。“老师,节日快乐!”“老师,祝您笑口常开!”
刚才还在懊恼的我被眼前的场面感染了,内心充满着温暖和幸福。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此时,泪珠已顺着脸颊流下。我想起来了,学生们早就悄悄在做准备,早上放学后就从山上采来了野花,前些天还在一起练习唱歌跳舞,原来,学生们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原来不爱花,那个教师节以后我居然爱上了花;我原来不爱唱歌跳舞,那个教师节后也爱上了唱歌跳舞。那一次教师节学生们表演的歌舞,一直还在眼前耳际萦绕;那一次教师节收到山花所散发出的芳香,一直飘荡在心间。
我想当一名老师缘于我的父亲,我深深爱上教育缘于我的学生们! 本报记者 杨云慧 采访整理
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教师周宏军:
教书是我毕生的承诺
我叫周宏军,是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汪洞乡达佑屯教学点的教师。今年的教师节,对我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实现了我人生的三个“第一”。第一次过教师节,第一次来到天安门,第一次乘坐飞机。
这次来北京,我们还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了一次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二十几个教师节过去了,我终于过上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第一次得到这么多人的祝福。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和5名学生,心中充满无言的感动……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汪洞乡达佑屯没有学校,到了读书年龄的娃都在山上放牛,家长也没有意识到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1973年,我初中毕业后主动申请担任达佑屯教学点唯一的也是第一个代课教师。我带领大家边上课边修建学校,建设学校的点点滴滴至今仍记忆犹新,学校陪伴了我一辈子,学校就是我半个家。
达佑屯是汪洞乡最偏僻的一个屯,也是全乡唯一不通公路也不通电的屯。教学点先后来过7名教师,但是最后都走了。我放不下孩子们,坚持留了下来,几十年来全村没有一个孩子辍学,还走出了3名大学生。
38年来,我从未参加过任何教师节的文艺活动,教师节当天,我基本都要帮助家里做农活。每年教师节政府会发给我们乡村教师10元钱的补助。其实我要的不是那10元钱,而是希望乡里能组织一些活动,让我们也能体会到教师节的真正意义。
记得有一年,学生家长符升明在教师节当天要请我去他们家里吃饭,我拒绝了,我不愿意去打扰家长,他们也很困难。想起这些年学生和家长时刻惦记着我,我吃再多的苦也没什么。
在北京,有记者问起今年要去村完小读五年级的学生符保俊最想要什么?他哭着回答说:“我想要一所漂亮的学校,我不想去外面读书,我不想离开周老师。”
是啊,这些年,我再苦再累都不要紧,只是山里条件太差,苦了孩子们!如今,我也准备退休了,不知道以后村里的孩子怎么办?如果可以,我还是会继续给他们上课。
当我看到孩子们升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或是在乡里做生意,他们的高兴劲儿就像过年,这时,我就感觉特别幸福,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
教书育人,是我毕生的承诺,亦是我最大的心愿。本报记者 周仕敏 采访整理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教师吴祖满:
离不开大山里的孩子
我叫吴祖满,来自大山深处的田铺乡村级小学,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在离乡政府所在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九里小学和陶冲小学工作。这里山高路陡,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学校条件简陋,来学校任教的老师工作不了多久就纷纷调走了。
当然,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有过几次能离开这里的机会,但都被我断然拒绝了。我清楚地记得,早在1983年,当时的村支书多次找到我,极力劝我到村委会工作。他说:“你还年轻,文化水平高,成天围着这群孩子转有什么出息,不如到村里来当主任,将来提干机会多,前途无量。”我考虑再三,最后对支书说:“从个人利益出发,当民办教师确实不如村干部,但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也离不开这些孩子,我爱教书!”支书听到我的回答后,不解地摇摇头,没说一句话就走了。亲戚、朋友也说我太傻,但我觉得这种“傻”值得。
今年5月的一天,有两个顽皮的孩子逃学,问其他学生,都说不知道去哪儿了。我第一时间就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告知孩子没有回家。我立刻骑上摩托车到10余公里外的网吧和附近的池塘、山林及两名学生的亲戚家寻找,结果都没有消息。
正当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学生家长赶到学校,他见面不问情由就大声嚷道:“你们是扛干饭的,好端端一个孩子就在你们眼前不见了,找不到,我跟你们没完。”我急忙安慰他们。放学后,全校老师分头寻找,直到晚上9点多才找到两个学生,看到家长露出抱歉的笑容,这时我才感到有点饿,匆忙吃点饭后便和衣而睡。
由于家长的不理解,有些老师会抱怨说:“当老师真没劲,干了几十年,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就对这些老师说:“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对不住孩子,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当老师的就心满意足了。”
山区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记得1995年,陶冲小学辖区最远的一个村民组——朱岩,离学校有20多里路,山高林密、坡陡路滑,非常难走,组里有一个学生叫刘林,一家六口,家里生活非常艰难,孩子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我多次步行到他家里,给他父亲做工作,并答应免除一切费用。孩子父亲才勉强答应让孩子上学。
一个下雪天,这个孩子又没到学校来,当时没有电话,无法与家里联系。放学后,我便拄着棍子,步行到他家。到刘林家时已是深夜。叫开门,家长感到很惊讶,忙生火暖身,但还是不肯让孩子上学。我就耐心给他讲道理,动之以情,最后孩子家长被我的真诚打动,同意让孩子和我一起返回学校。如今这孩子在美国一所大学读博士后,今年就要毕业了。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每逢回家都要挤出时间到学校看望我。看到学生今日的成功,我倍感欣慰,同时也让我感觉到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更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本报记者 陈强 采访整理
辽宁省建平县教师王凤琴:
教师是留守娃的父母
我是辽宁省建平县罗福沟乡方永刚学校教师王凤琴。今年教师节,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特殊的贺卡,它是用废纸做的,剪得不整齐的边缘,画着几朵简单的小花。尽管贺卡很简单,但是也许没有人知道,我捧着它时的情感激流一遍遍地涌上心头。
几年前,我的班级转来一个“小不点”,个头
“小不点”的到来让我愁眉不展。他要么上课撕本子、啃书、用刀割桌布;要么拆卸钢笔、玩钢笔水,弄得脸、手、身上哪儿都是……我把他叫到面前,耐心地告诉他小学生应该做什么,鼓励他做个好孩子。可是,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我的开导、劝告甚至批评教育未见成效,班级被他搅得一团糟。
我硬着头皮给“小不点”的奶奶打电话,说自己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在我喋喋不休控诉后,回应过来的是无力的答复:“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要不你把他打发回来吧……”听到奶奶的答复,我彻夜难眠。
后来,我把他安排在第一排,上课看着他,他每搞小动作,我就悄悄走到他身边提醒,课下和他谈心。学生好奇地问我:“老师,‘小不点’净给班级惹事,你怎么还对他那么好?”
农村教师既是留守儿童的严父,又是他们的慈母。他头发长了,我给他剪;衣服坏了,我给他缝;饭勺丢了,我给他拿;书坏了,我给他粘……
为了让他尽快转变,我绞尽脑汁。上课时,我设计简单问题提问他,给他少留作业,还适时奖励他。开始时,奖给他作业本,他不放在心上。后来在本子上印上“奖”字,并夸他进步了,他特别珍惜。听说他没有零花钱,什么也吃不上,我又奖励他苹果、香蕉,他学习越来越有劲了。
终于有一天,班长拿着流动红旗,跑到我跟前,笑呵呵地说:“值周老师说,昨晚吃饭路上,‘小不点’捡到5元钱交给了舍务老师,舍务老师给我们班加了5分……”
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我一进教室,发现炉子里跳动着欢快的火苗,我惊愕了。“老师,‘小不点’昨晚下自习,在煤屋子里刨个遍,把刨出的煤一撮撮端到教室,他还为办公室弄了满满一炉子煤呢!”
看着“小不点”充满微笑的小脸,我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真爱去感化留守儿童,他们也一样拥有花样年华。
“孩子的进步,就是老师最大的欣慰。”我时常遥望静默的群山,一种生命的升华感让我倍感充实、喜悦。也许这世上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也许我的一生注定要与这小小的山村相依相偎,也许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的春天就是我一生的宿命,但我无怨无悔。 本报记者 刘玉 采访整理
新疆乌鲁木齐县教师阿米娜·阿依木哈买提:
喜欢听孩子的欢笑声
我是新疆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大泉村教学点的老师。记得第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自己制作的贺卡。上面写着一行歪歪斜斜的文字: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当我看到这张贺卡时,我激动得眼眶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贺卡上的字迹看上去模糊了。当着孩子们的面,我没有流下眼泪。不过,孩子们还是看出来了,有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问我:“老师,您怎么哭了?”我回答说:“老师是高兴,收到你们的礼物,所以开心激动啊。”
听我这样说,孩子们才欢笑着跑开。这个时候,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和骄傲。
每天,我只要走进校园,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开心玩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些孩子正是在我的教育和呵护下健康成长,这该是多大的成就呀。
有一年教师节,一名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这个孩子在信中说:“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看到您每天起早贪黑,为了我们,我从内心感谢您。我会努力学习,不让您失望……”
这个孩子原本很调皮捣蛋,学习一直不好。为了帮助他,我连续几天和他一起吃饭,沟通交流,问他有什么困难,我不断鼓励他,慢慢地,他说出了心里话,他不是不想学习,就是觉得上完初中后父亲会让他回去放牧,也没有希望上高中、大学,没必要好好学习了。我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咯噔一下,这样下去,这个孩子不就毁了吗?
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一定保证你能上高中、读大学。你父母的工作包在我身上,我会说服他们的,他们也会支持你上学的。”
这之后,这个孩子努力学习,特别勤奋,学习很快有了起色,短短一个学期学习成绩就冲到班级最前面。看到他进步了,我心里特别高兴,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虽然在教学点工作,但我同样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城市学校那么好的条件,但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将会辍学,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我在这里的责任是很重的,我一定要扛起这份责任,站好牧区讲台,为牧区的孩子接受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的教师节到了,孩子们又给我送上自制的贺卡,上面所写的话与过去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我依然十分感动。作为教师,我要感谢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本报记者 蒋夫尔 采访整理
湖北省恩施鹤峰县资教生邓丽:
甘愿到偏远学校资教
2009年8月,对我来说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资教老师。当时,我放弃被分配到离县城最近的八峰中学,毅然选择位于鹤峰县海拔最高的高原小学,因为那里更需要老师!
两年多来,高原小学的孩子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城市里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而高原小学的孩子由于山高路远,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他们虽然还小,但已经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己叠被子,自己蒸饭,但有时候还是会蒸生米饭,吃不上饭,这时我就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给他们煮鸡蛋吃。
高原小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建校起,就没有自己的文艺活动。每年六一,全校孩子要坐农用车到20多里外的集镇上,眼巴巴地坐在台下为别人鼓掌,我感到很不是滋味。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把学校的文艺活动搞起来。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排节目,做道具,想创意。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记得那天天气不好,下着小雨,为了给孩子们在食堂搭建舞台,我和老师们把破旧的课桌腿锯掉,拼成舞台。听说学校搞活动,附近的村民和家长都赶来了,他们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上台时,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73个孩子不算多,但是歌声响彻教室,快乐传递开去。孩子们第一次在自己的校园里过起了儿童节,第一次走上了舞台。
在大山深处,我付出了爱,也收获了孩子们更多爱的回报!
今年教师节前,我像往常一样,手拿着教科书,满面春风、面带微笑地去教室上课,走到教室门口,却发现教室门关着,敲门也不开,只听见学生在里面小声说:“快点,快点,邓老师来了。”我有点担心他们在教室干什么坏事,于是又急切地敲了几下门。
门开了,孩子们在椅子上端端正正地坐着,全都笑眯眯地望着我。抬头看黑板,才发现,上面写满了祝福,画满了一朵朵小花。少顷,学生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大声地喊道:“教师节快乐!”孩子们争先恐后把一张张自制的卡片送到了我的手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泪。
山区的冬天透彻心骨地冷。为了解决取暖问题,冬天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火炉。每天早上,我都要提前到教室把火炉烧旺,让孩子们进教室就暖暖的。为了让我多休息一会儿,孩子们有时会抢在我前面把火生起来,他们说:“邓老师,我们会烧火了,您不用每天起那么早。”看着他们脸上的木炭灰,感动一次又一次涌上心头。这里的孩子让我感动,让我喜欢,同时也更加让我意识到我身上责任的重大,我要好好地去关心他们,去爱他们!
短短两年的资教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是资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三年资教,终身财富”的真正含义。我很幸运,我是一名教师,我更自豪,我是资教生。
教师感言
我原来不爱花,那个教师节以后我居然爱上了花;我原来不爱唱歌跳舞,那个教师节后也爱上了唱歌跳舞。我想当一名老师缘于我的父亲,我深深爱上教育缘于我的学生们!——毕增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真爱去感化留守儿童,他们也一样拥有花样年华。“孩子的进步,就是老师最大的欣慰。”我时常遥望静默的群山,一种生命的升华感让我倍感充实、喜悦。 ——王凤琴
我看到孩子们升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或是在乡里做生意,他们的高兴劲儿就像过年。这时,我就感觉特别幸福,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 ——周宏军
每天,我只要走进校园,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开心玩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些孩子正是在我的教育和呵护下健康成长,这该是多大的成就呀。——阿米娜·阿依木哈买提
看到学生今日的成功,我倍感欣慰,同时也让我感觉到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更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吴祖满
短短两年的资教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是资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三年资教,终身财富”的真正含义。我很幸运,我是一名教师,我更自豪,我是资教生。——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