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的多寡和真实程度,是决策正误的关键。作为一名教育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丰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听到真话,才能洞悉真相,作出正确决策。 那么,怎样才能听到真话呢? 一是广言路。汉·王符《潜夫论·明暗》载:“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作为一名教育领导干部也应该广开言路,既要听取领导班子内部的意见,听取周围同志的意见,更要深入一线,听取基层师生的意见。只有真正与大家打成一片,才能听得到真话。 二是善听真。要让大家说真话,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讲真话,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事实真相,才能带动他们坦陈直言。另外,真话反映的是真实情况,是事实,听起来往往有点刺耳,有时甚至会让人无法接受。但真话往往会让人警醒,让人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领导干部,就必须要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 三是辨真伪。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往往陷入和珅事先设置的局中,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作为教育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听到的话加以分析,去伪存真,做到听从而不盲从。 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教育要振兴和发展,最关键一点就是人才。所以,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应是优秀教育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之一。 一是能爱才。作为教育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从思想上重视人才,把人才当作自己最宝贵的资源;要从感情上贴近人才,在工作上经常提醒,在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惜人才体现在帮上,要经常帮助人才排忧解难;爱惜人才体现在育上,要经常给人才“充电”、“加油”;爱惜人才体现在带上,对人才进行正确引导;爱惜人才体现在荐上,积极推荐人才,把他们送到最能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地方。 二是善识才。作为教育领导干部,要树立辩证的识才观。首先,考察人才要全面。考察人才时,要坚持对人才进行多维度的全面考察,既要了解他的道德品质,又要了解他的行为表现;既要了解他的学识水平,又要了解他的工作能力;既要了解他的敬业精神,又要了解他的创新能力。了解得越深刻,使用起来就越得当。其次,考察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重看发展潜力。不能对一个人过早地、草率地下结论,更不能把人“看死”。第三,考察人才要在比中看。不仅要从人群中识别出优秀人才,而且要从众多优秀人才中区分出不同贤级档次,并根据能力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岗位。 三是会用才。作为教育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一是善于识性子,要了解每个人才的性格特点,做到对他们的长处与不足了然于心。二是善于搭台子,要给人才提供适合的岗位,给他们以施展才能的舞台。三是对人才要经常鼓励和表扬。四是要善于压担子,把敢于把重担交给他们,让他们逐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成熟起来。五是要能够对人才进行正确的考核和评价,以能力论人,以成绩论人,以执行力论人。 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成功的领导,就必须赢得上级领导、群众乃社会各界发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形成个个替你分忧、人人敢于担当的好局面。 有了好的品德,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能大气,做官才会正气,这样的教育领导干部,大家才会信服,才会把你当成知心人。同时,还要真诚待人。真诚待人就是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别人的优点。 作为教育领导干部,要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要用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来凝聚人,用教育美好的愿景来吸引人,用高度的工作热情来感染人。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出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在前进中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 优秀的领导干部在面对工作困难时,要有挺身而出气魄,头脑冷静、从容承担责任的大气。只有这样,困难才能被克服,工作才能有突破,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也才能获得到众人的支持。 (摘自《中国教育报》) |
教育领导干部的“三字经”
发布人:办公室摘编 发布时间:2013-01-04 点击量:1338
作者:安徽省太和县教育局局长 陈玉健 时间:2013年01月04日 阅读: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