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要召开今年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专家培训会议。上午,山东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对专家确定的通过与否决名单投票一结束,我就急着赶回济南。不能不老老实实地承认,这几天,我人虽然在日照,但心却已被即将启动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所占据。
今年,高中教师远程研修课程是:intel未来教育专题课程——21世纪课堂评价。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了解21世纪社会对学习提出的新挑战;明确培养21世纪技能的重要性;帮助教师了解形成性评价的特点;通过对具体工具与方法的体验与学习,能够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案,从而把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我不知道老师们如何看待、以什么样的心态参与和评价今年的远程研修?不过平心而论,今天老师们的教学评价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这源于老师们对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其相应的教育评价知识、工具与方法的匮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们就一定会喜欢、会认真地投入到今年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之中去。
我深切地知道,现在,有不少老师对学习、对培训,有一种习惯性拒绝。每每遇到各种培训和学习,有不少老师总是习惯地认为:(1)现在的各种培训和学习都是脱离实际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什么帮助;(2)即使有些培训和学习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帮助,只要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高考招生制度不改,任何培训和学习都是徒劳无益的,因而也必然是劳民伤财的。由此,老师们对各种培训和学习陷入了一种习惯性拒绝学习的状态。说到底,老师们对待各种培训和学习的这种“习惯性拒绝”,说明教师们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对“加班加点”这种升学路径已经产生深深的依赖,进而对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从内心里形成了一种近乎自然的否定心态。这是最让我内心深感忧虑的中国教育危机。
大量的实证研究,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2012山东省中小学(数学、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和省教育厅委托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实施的2013年山东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报告都告诉我们:学业成就的高低与学生的课业负担之间并不成正比。具体分析,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山东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我们发现了四种教育类型:一是负担轻,质量高;二是负担重、质量高;三是负担较轻,质量较高;四是负担重,质量低。其中,负担重、质量高是一种特例,而负担重、质量低,却成为一种常态。这至少说明,学生学业成就的成因是多元的,绝不仅仅是由学习时间长短这一个变量所决定的。不能不说,学生学业成就的高低是有规律可寻的。问题是,如何唤醒广大教育管理者、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精神?
一路上,我一直再思考,在下午召开的全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团队的会议上到底讲些什么?我看到,省项目办给我起草的讲话提纲中谈到今年高中教师远程研修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有这样一段话:“今年是高中研修第六年,管理、专家、教师普遍存在对远程研修的疲惫心态。”
我再想,每个人,他只要活着,就要天天吃饭,年年吃饭。可并没有多少人说,他吃饭吃“疲惫”了。即使吃“疲惫”了,他至多停吃一顿、两顿,一天、两天,停吃长了他就受不了,甚至会被饿死。
人为什么天天吃饭、年年吃饭而不感到“疲惫”?这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人不能不吃饭,否则就会饿死。这说明,人对吃饭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二是中国人自古就有食不厌精的说法。这说明,中国人是讲究吃的。为什么讲究吃,这大概是解决人的“胃口”问题,也就是,让“胃”对食物有兴趣。我知道,即使再困难、再穷的家庭,在吃饭上也会变着法儿做出各种花样来。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主食就是地瓜。但老母亲夏天用地瓜面做的凉面条,至今想起来还让我禁不住流口水呢!
教育部把终身学习列为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按说,在日益成熟的知识社会里,教师应该也必须成为全社会终身学习的典范。相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终身学习就是天天要“进补”,天天要吃终身学习“这碗饭”。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吊起教师终身学习的“胃口”?针对如何搞好今年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在课程团队专家会议上,我强调了以下四点:
1.要引发教师的学习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胃口”,就必然厌倦“进食”。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要千方百计地引发教师的学习需求,让每位教师产生学习的愿望。
2.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成人的学习固然不同于儿童的学习,但同样需要兴趣的激发。各个学科专家团队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技巧,从唤醒到激励,要通过创造性地工作,去引发教师们的学习兴趣。
3.要让教师感到学习有用。要通过今年的远程研修,让教师学到先进的教育思想、评价理念,更要让教师们学到简便、实用的评价工具与方法,让教师们感到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去改进自己的教学评价,省时省力,便捷快速。总之,要让老师们感受到技术的魅力与强大的功能。
4.要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对于优秀教师而言,这是最高层次的专业激励。我相信,山东省总有相当一部分优秀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各个专家团队要一如既往注重对这些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同时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教师研修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衷心希望,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能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用激情焕发激情,用精深的学术造诣、专业指导唤醒教师的专业意识,引领教师的专业思考,激发教师的专业行动。衷心期盼老师们在今年的远程研修中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