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教师魏敏芝吗?为了遵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让离校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她受尽屈辱却义无反顾。 “责任”,是这个代课教师身上最闪亮、最令我动容的品质。为了学生,她可以到工地搬砖,也可以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粉笔……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好教师。 转眼间,15年的教师生涯呼啸而过,虽然这一路经历了无数辛酸,但我始终怀着这样一个信念——教好书,育好人。 记得初进校园时,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班上一名叫向坤的学生,无论他怎么努力,都背不出李白的《蜀道难》,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怎么笨成这样,都两个星期了,还不会背!”孩子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我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无地自容之感顿生。从那之后,无论是处理学生学习,还是生活中的问题,我都时刻提醒自己:三思而后言,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一生的伤害。 孩子需要的教育应该是安静、温柔、润物无声式的,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帮助他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我曾教过一个叫柴晓的学生,语文作业中的阅读主观题从来不写,还理直气壮地说:“我考试的时候会写的,你别管我。”到了高三,他的语文卷子上依然会有很多“留白”。不得已,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当场完成没写的阅读题,他答应了我的要求,但也提出了条件:题目由他选择,而且我要和他一起完成,然后比较谁的答案更准确。 为了“教训”这个不努力学习还找理由的学生,我答应了他的“提议”。于是,在办公室众多同事异样的眼光中,一场“荒唐”的比赛开始了。半小时后,我们互相评分。看着两个分数、两份答案,柴晓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灰心,只要你能端正学习态度,多努力,也可以写出准确的答案。”柴晓的改变也由此开始:认真做笔记,并努力完成试卷上的每道题目。 在几个月后的高考中,柴晓的语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知道分数后,柴晓感激地对我说:“老师,如果那天你不答应做那道阅读题,我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事后,回想当日的情景,我还为当时的行为感到“后怕”——如果我输了比赛,不仅会助长柴晓的“嚣张气焰”,而且会让我在学生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可能影响我的从教路。但是,我不后悔,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和意识,真诚教育每个学生,更要以身作则,而不是拿着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味地要求学生。 踏着时光的脚印,教育的道路或许艰难,但是,“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纵然前方的道路坎坷难行,我依然会勇往直前。教好书,育好人,我会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描绘一片湛蓝的天。 (摘自《中国教师报》)
|
教好书 育好人
发布人:办公室摘编 发布时间:2013-08-25 点击量:1904
作者:湖南省慈利县第六中学 鲁光绒 时间:2013年08月23日 阅读: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