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四

教师论坛

首页> 办公室> 教师论坛

贺千红:追求触动心灵的历史教育

发布人:办公室摘编    发布时间:2013-09-18 点击量:1748

贺千红:追求触动心灵的历史教育

www.jyb.cn 2013年09月18日  作者:赖配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贺千红 北京十一学校历史教师,兼任十一学校高中历史学科主任、北京市海淀区历史兼职教研员、区政协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一等奖、海淀区基本功大赛全能奖、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贺千红的课堂表情。(资料图片)

  在大多数学校,历史往往被视为“小学科”,理科生眼中课堂能休息走神的“副科”。

  但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以下简称“十一”),贺千红老师却要让历史变“大”,让历史课堂直抵学生的心灵。

  她是独战风车的“堂吉诃德”吗?她的历史课能超越世俗的浮躁吗?

  ■赖配根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学历史就是枯燥的年代数字,苍白的事件经过。

  让死的历史“活”起来

  学生往往喜欢历史,却对历史课堂、历史教材敬而远之。

  贺千红想改变这一切。“我努力让学生——不但文科生,更包括理科生——对历史有兴趣。”

  这就要让风干的历史鲜活起来,丰盈起来。

  她尝试“以小见大”。比如讲古代农业,她从早餐食品引入五谷。课前她特意到农贸市场买齐了五谷的成品,装在一个小瓶里,带到课堂逐一让学生认识。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他们不但知道了什么是“五谷”,还进一步思考:西周时期,就已具备后世的主要农作物,我们能贡献什么让子孙后代的物质生活更丰富、品质更高?“古代农业”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触了。

  学习“抗日战争”,她会引入民族英雄谢晋元的事迹,娓娓叙述“八百壮士”的英勇抗敌故事。比如引用“八百壮士之歌”:“……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快快赶上那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有了这样的细节,历史便有血有肉了。

  这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让历史有“人”味。

  贺千红带领学校历史教师,专门为高中理科生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外历史重大问题评说》,提炼出“中西文明的碰撞:鸦片战争”、“艰难走向共和:辛亥革命”、“尊重传统、勇于创新:英国崛起之路”、“新国新梦:美国的成长”等16个话题。它们不但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而且促使学生体察历史深处的矛盾、痛苦、思想与人情人性。

  “这些东西,是不会见诸考试的。”但如果没有了“人”,历史还能“活”起来吗?贺千红的历史课,大家都说见骨见髓,但最重要的,是见“人”。

  历史背后站着“人”。

  “百家争鸣”一课,“教材上就是简单讲有这个家那个家”,有些空洞乏味。但贺千红的教学,却把“百家”的生命精神揭示出来。

  “我首先出示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论述:‘大黄金时代是最活泼旺盛、朝气蓬勃的时代。百花怒放、百家争鸣……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长在火山灰上一样,火山爆发时的震撼固然惊天动地,甚至造成大量伤害,但它喷出的火山灰却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中华人的思想进入无涯的空间,充满了想像力,奔腾驰骋,彩虹四起,处处是活泼的灵性和丰富的生命。大黄金时代是中华人最兴奋的时代。’然后提问:为什么柏杨说‘大黄金时代是中华人最兴奋的时代,处处是活泼的灵性和丰富的生命’?”这一感性形象的材料及追问,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由此她再引导学生走进充满“活泼灵性和丰富生命”的“百家文化”世界。她补充了儒家的观点:“临之以庄,则敬”、“修己以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还有道家的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品味冯友兰所说道家“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精髓。进而理解儒家思想是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道家思想则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百家争鸣”就“争鸣”到了学生的心里。这样丰盈,这样充满生命气息的“活”的历史,怎能不令学生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