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校长 刘沪: 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非常赞同谢教授关于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高等教育改革要往下看的观点。2012年3月9日,我在谢校长文章之后也写了一篇文章。在里面我提到一点,就是建议我国高中教育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不要变成高中自己积极性很高的改革,大学也需要轰轰烈烈的改革。而两者之间的衔接有民间作用,也应有统一的顶层设计。
刘沪: 今天的主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当然,我们也期待着杰出人才的冒出。钱学森先生是师大附中的校友,在我们学校学习了六年,在我们院子里生活了十年,因为我们学校有小学。之所以提及钱老,因为一说到创新杰出人才培养,必然就谈到钱老。所谓的钱学森之问是没有问号的一句话,这句话表现出来的两段,我认为一个是培养,一个是冒出。人才的培养与冒出其实是缺一不可的,是很值得研究,并在两方面下功夫。
刘沪: 那么,为什么钱老如此强烈地呼吁创新人才培养,期盼杰出人才的出现呢?我想其中有科学家的远见卓识、爱国情怀,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人生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刘沪: 钱老的母校是一个校园不大的地方,但它也是一个诞生很多奇迹的地方。为什么呢?我在这里展示的是50位杰出人才的照片,下面我再展示另外50位即我们统称100个附中人的故事。他们确实是在各行各业展现突出成就的领军人物。其中,科学院院士就有30位。这是纪念馆里的一张图片,是我们搜集到的钱老三年高中生活的同学。
刘沪: 什么意思呢?这些人一定是在校园里与钱学森一同生活过、见过面的人。这20人里有14个院士。不是院士的人也很厉害,比如李健吾等,就不一一说了。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为什么后来杰出人才没有这么大的密度,甚至于很少见到这种水平,很值得我们研究。
刘沪: 我们收集了超过万字的钱老著作和谈话,共一万多字、34篇文章。里面写到他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我想在那个时期影响这些杰出人才成长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刘沪: 影响钱老的两件事情是什么呢?一是1922年中国开始把学制改为“633”学制,钱学森是633学制改革最早的受益者。我想,培养杰出创新人才还是要依靠教育改革。二是全人格教育。我们上世纪20年代的老校长认定理想的中学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这句话说得很明确。
刘沪: 我们的老校长是1922-1930年在师大附中当校长,钱学森1923年到1929年在师大附中读书,所以钱学森是全人格教育的受益者。而且,中学时代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时期,很多校友们把中学作为人生奠基的时期。
刘沪: 那么,谈到全人格教育,就是把我们整个基础教育看成人格塑造和形成的过程。全人格是完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全人格教育就是实现这样的人格教育。另外,师大附中的学习氛围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钱老回忆说,当时的学生临考是不做准备的,从不因为第二天考试而加班背诵课本,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考试结果一般学生都是70多分,优秀学生80多分。
刘沪: 第三,我觉得,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钱学森就说,他学习时学校的教学内容很深刻也很现代。1922年的必修本和今天只差一门计算机。文科、理科也开了很多大学的知识,数学、物理教材一般使用的是美国原版教材。
刘沪: 在选修课方面,内容就更多了,不一一说了。外语方面,除了英语还有日语、德语、法语等。我们学校列了当时的课程表。1920年的课程表现在看起来非常先进,可能今天很多学校做不到。
刘沪: 因此,钱学森就说自己附中毕业后到上海交大学习,第一年觉得大学功课没什么。其实,他在上海交大只学了两年,后来考上了公费留学美国。马院士也说他的英语在国外根本没再学过,尤其在北大和哈佛考德文时也没有另外补习过。师大附中也非常重视动手能力,重视实践,给钱学森自由使用实验室的权利。因此,他的业余活动丰富多彩。钱学森在自己写的文章中就说科学与艺术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他的摄影、绘画、书法、音乐方面都是非常有基础,有水平的。
刘沪: 最后,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努力为杰出人才培养积极做出的努力。首先,我们还要坚持改革。我们不能把学生反相培养。钱学森在2009年11月5日有一个系统谈话,回答了为什么钱学森说在美国读研究生时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高潮。这所学校充满了创新气氛,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是追求片面答案。我想这与钱老所希望的差别太大了。
刘沪: 在课程方面,我们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打基础的还是德、智、体、美四类课程。这四类课程我们认为都同样重要。在此基础之上的选修课程有八个方面,非常多。我们把这些课程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模型。
刘沪: 最后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杰出人才的培养特别需要杰出教师。在我们学校的钱学森纪念馆里,有钱老的一个手记复印件,提到对他人生影响的17个老师,是他在90岁的时候写的。他特别突出提到了中学老师,还有交大的两位老师以及清华的一位老师。他们对钱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大师培养了大师,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
刘沪: 因此,我想这样的优秀老师越来越多,培养杰出人才就越有希望。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